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数字出版平台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752,565

期刊介绍

《卫生研究》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卫生研究》(汉语拼音WEISHENG YANJIU,英文名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1972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72/期,20/本,逢单月末出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02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2158/R

《卫生研究》 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来源刊。被国内外所有权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作为核心期刊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及INDEX MEDICUS/MEDLINEIM收录。

办刊宗旨:报道卫生领域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反映中国卫生研究的最新动态;为有关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病工作者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为制定卫生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提供理论根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发表的论文70%以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课题项目,其中1/3以上课题曾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的奖励。

刊登内容:面向全国征稿,采用网上投稿、审稿和编辑。主要报道来自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全国各省(自治区)市、县级疾病病控制中心和各级监督检测单位的调查研究论文,及各大医院与卫生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卫生、流行病及儿少卫生等卫生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及新进展综述。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综述等栏目,不定期开设专题。

读者及作者:主要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院所、医学高等院校、疾控中心、监督检测单位等从事卫生学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专家、院校师生等相关人员。

《卫生研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卫生部首届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卫生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50

电话:010-66237130  66237265  66237290

投稿平台:http://wsyj.cbpt.cnki.net/

邮发代号:82-720;定价:20/

2025年05期
其他信息

《卫生研究》投稿须知

<正>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1.2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1)摘要应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一般不限字数。摘要中包括目的、方法(须含材料)、结果、结论四要素。

2025 年 05 期 v.54 ;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 //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假冒本编辑部发布的信息和活动均与本编辑部无关。特此声明。

2025 年 05 期 v.54 ;
[下载次数: 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肠道微生物与血脂专栏

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炎症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血脂的关联

关方旭;黄绯绯;张晓帆;王柳森;张继国;贾小芳;杜文雯;欧阳一非;王惠君;张兵;

目的 分析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不同炎症水平下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差异菌属,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数据选取参与了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采集了生物样品并完成全部调查的成年居民共4158人,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检测及粪便样品16S扩增子测序,依据超敏C反应蛋白分将人群为低炎症组和高炎症组,通过多样性分析组间菌群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以及两组人群菌群整体分布特征差异,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组间差异菌群,最后将组间的差异菌群与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高炎症组与低炎症组相比菌群多样性较低,组间整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25%,P=0.01),有6种菌属在低炎症组样本中富集,有4种菌属在高炎症组中富集。其中乳酸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与体质指数正相关,罗姆布茨菌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克氏菌UCG-014,瘤胃球菌属和粪杆菌属与甘油三酯正相关。结论 炎症水平不同的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及优势菌存在差异,炎症反应会通过这些优势菌属进而对血脂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5 年 05 期 v.5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1YFE0114200)
[下载次数: 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体重正常成人肠道菌群与血脂的关联

黄绯绯;王惠君;关方旭;张晓帆;贾小芳;杜树发;苏畅;张继国;杜文雯;欧阳一非;李丽;白晶;魏艳丽;张兵;

目的 在中国体重正常成人中比较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参加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的18~59岁体重正常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采集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血脂正常组与不同血脂异常亚型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差异,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方法进行降维后,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差异菌属。结果 共纳入1645人,年龄(44.4±9.8)岁。与甘油三酯正常组相比,甘油三酯异常组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β多样性也显著不同,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组与正常组组间均未发现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的差异。调整年龄、性别、膳食质量、身体活动和地域后,[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与较高的甘油三酯异常风险相关(OR=1.043,95%CI 1.011~1.077),Faecalibacterium、Collinsella、Clostridia_UCG-014、Anaerostipes、RF39、Fusicatenibacter等菌属与较低的甘油三酯异常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0.935、0.965、0.942、0.931、0.964和0.959,95%CI分别为0.893~0.982、0.937~0.994、0.914~0.970、0.886~0.980、0.934~0.995和0.925~0.996)。结论中国体重正常高甘油三酯者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特征菌属与甘油三酯正常者显著不同。

2025 年 05 期 v.5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1YFE0114200)
[下载次数: 5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18和2022年中国四省(自治区)成年居民肠道菌群、血清代谢物与血脂异常的关联

贾小芳;王惠君;关方旭;张晓帆;苏畅;黄绯绯;杜文雯;张继国;欧阳一非;白晶;魏艳丽;李丽;张兵;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有关的血清代谢物与肠道菌群。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2022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选择参加两轮调查且有完整血清代谢物和血脂检测数据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将至少具有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症其中一项者判定为血脂异常,研究对象分为始终血脂正常(constant normal lipids, CNL)和发生血脂异常(occurred dyslipidemia, OD)两组。采用广泛靶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血清代谢物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组间差异代谢物。基线收集调查对象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β多样性(Bray-curtis距离)和组间差异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结果2018—2022年纳入1090人,其中226人(20.7%)随访时发生血脂异常,864人(79.3%)始终血脂正常。CNL和OD组识别了49种差异代谢物,OD组以甘油磷脂类溶血磷脂酰胆碱类为主的代谢物检测量较高。两组间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分析提示组间整体菌群结构有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识别了8种差异菌属,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屎豆菌属(Faecalitale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是共有差异菌,且前两种菌属在OD组相对丰度较高。屎豆菌属(Faecalitalea)与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甘油磷脂类血清代谢物水平、肠道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屎豆菌属(Faecalitalea)与我国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相关。

2025 年 05 期 v.5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1YFE0114200); 国家财政项目(No.102393220020070000016)
[下载次数: 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肠道菌群和靶向脂质代谢组分析中国十省(自治区)成人血脂异常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欧阳一非;张晓帆;关方旭;张继国;杜文雯;黄绯绯;贾小芳;李丽;苏畅;王惠君;张兵;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和宿主脂质代谢物相互作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及2022—2023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利用人口学信息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纳入新发血脂异常患者229例(病例组)和229例血脂正常组(对照组)。对已采集的空腹血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S-MS/MS)检测血清脂质代谢谱,对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单变量分析方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及菌群,结合Spearman相关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菌群-脂质代谢物相互作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 共鉴定18种差异脂质代谢物(9种上调,9种下调)及5个差异菌群: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穆里巴库菌科(Muribaculaceae)、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ella)、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和粪源菌属(Faecalitalea)。相关分析显示2个菌属与5种代谢物呈显著关联。条件Logistic回归表明: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丰度增加与血脂异常风险降低相关(OR=0.69,95%CI 0.41~0.73,P=0.04),而甘油三酯(15:0_18:2_18:2)水平升高显著增加血脂异常发病风险(OR=1.94,95%CI 1.08~3.49,P=0.03)。结论 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可通过降低脂质代谢物甘油三酯(15:0_18:2_18:2)水平,从而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2025 年 05 期 v.5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1YFE0114200); 国家财政项目(No.102393220020070000016);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o.R01-HD30880,No.DK056350,No.R24HD050924,No.R01-HD38700)
[下载次数: 8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4 03 02 01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S1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S1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S1 06 05 04 03 02 01
1997 06 05 04 03 02 01
1996 S1 06 05 04 03 02 01
1995 S3 S2 S1 06 05 04 03 02 01
1994 S2 S1 06 05 04 03 02 01
1993 06 05 04 03 02 01
1992 06 05 04 03 02 01
1991 06 05 04 03 02 01
1990 06 05 04 03 02 01
1989 06 05 04 03 02 01
1988 06 05 04 03 02 01
1987 06 05 04 03 02 01
1986 06 05 04 03 02 01
1985 06 05 04 03 02 01
1984 06 05 04 03 02 01
1983 04 03 02 01
1982 04 03 02 01
1981 04 03 02 01
1980 04 03 02 01
1979 Z1 02 01
1978 04 03 02 01
1977 06 05 04 03 02 01
1976 06 03 02 01
1975 06 05 04 03 02 01
1974 06 05 04 03 02 01
1973 06 05 04 03 02 01
1972 06 05 04 03 02 01

维生素D与慢性病的剂量-效应关系

张妮;王丽娟;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营养素,除经典的骨骼肌肉调节作用外,其在免疫调控、代谢平衡及慢性病防治中的潜在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综述维生素D补充与肌骨健康及其他慢性病的关联性。重点分析维生素D与不同慢性病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综合评估其预防和健康促进作用的最佳血清水平与补充剂量。通过整合现有证据,旨在为维生素D在慢性病预防和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实用参考。

年 期 ;
[下载次数: 8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后生元科学共识

向雪松;李晓琴;

“后生元”这一术语在科学文献和商业产品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但其定义仍不明确。2021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发表了关于后生元共识的声明。尽管该定义被广泛采纳,学界对其争议仍然存在。目前,后生元的临床证据系统性不足,作用机制解析不够深入。本文从科学、商业和监管的视角重新考虑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可以为人体带来健康益处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复合物,可含或不含代谢产物或细胞成分”,并系统阐释了该定义的核心内涵。此外,本文进一步对后生元的纳入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整合,系统总结了其在胃肠道健康、便秘、免疫调节、上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口腔/皮肤健康等领域的临床试验证据,而后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强化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分析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生元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年 期 ;
[下载次数: 19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膳食炎症指数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关联的研究进展

蒲荣畅;宋鹏坤;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与增龄相关的肌肉衰减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膳食能减缓老年人肌肉衰减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膳食的炎症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膳食炎症指数通过计算整体食物和营养素的炎症效应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评估食物对身体引起炎症反应的可能性。通过运用膳食炎症指数从膳食的炎性作用角度研究膳食与老年人肌肉健康的关联,则为进一步促进肌肉健康的膳食指导提供了新的思路。

年 期 ;
[下载次数: 3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吐尔逊阿依·达吾提;李悦;刘梦文;邓巧玲;陈宣世;肖辉;徐维盛;

目的基于响应面设计优化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药桑葚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得出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评价药桑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60min,该条件下,6个产地药桑葚的总黄酮含量库车市>喀什市>库车乌恰镇>和田市>英吉沙县>于田县,其中库车市的药桑葚总黄酮含量为27.159±0.091mg/g,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库车市与和田市的药桑葚抗氧化活性较强,各产地药桑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药桑葚的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可加强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结论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药桑葚总黄酮简便,所建模型拟合度高,能够较好地比较新疆不同产地药桑葚总黄酮的含量。

年 期 ;
[下载次数: 1,4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血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Ⅰ.DTNB直接法

夏奕明;朱莲珍;

本文介绍血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直接测定法,即测定底物谷胱甘肽(GSH)被氧化的速度来表示酶活力。反应剩余的GSH量是根据与DTNB作用生成的5-硫代2-硝基苯甲酸阴离子浓度来计算。测定该阴离子的波长为422nm。所用的两种底物浓度GSH为400μMH2O2为250~300μM,测人血的样品量为8μl,反应时间为5分钟,测鼠血的样品量为4μl,反应时间3分钟。测组织中GSH-Px活力的操作步骤与测血的基本相同,唯在非酶反应时用已加热使酶失活的样品液代替蒸馏水。

1987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2,187 ] [被引频次: 846 ] [阅读次数: 13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计融

目的 了解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地区人群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发生状况。方法 对 13个监测地区 1992~ 2 0 0 1年食源性疾病爆发上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年间共上报 5 770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涉及的患者人数达 16 2 995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 ,分别占总体的38 5 %和 5 0 9%。副溶血性弧菌 (31 1% )是主要的病因物质。化学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分别占总体的 37 5 %和 2 8 6 %。结论 应不断加强完善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建设。

2004 年 06 期 ; 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 (No.2 0 0 1BA80 4A0 3) ; 社会公益基金项目 (No .2 0 0 1DIB0 0 1 4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0 0 70 660 )
[下载次数: 1,605 ] [被引频次: 531 ] [阅读次数: 7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金银龙,梁超轲,何公理,曹静祥,马凤,王汉章,应波,吉荣娣,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协作组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2003 年 06 期 ;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 (No .2 30 6 0 1 0 2 )
[下载次数: 3,655 ] [被引频次: 490 ] [阅读次数: 8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何宇纳,翟凤英,葛可佑

目的 建立中国的膳食平衡指数 (DBI) ,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 ;为研究人员及食物营养政策制定者以及大众提供有效的膳食评价工具。方法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食物组的单项指标。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以及计分方法。结果 DBI由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油脂、盐、酒精及食物种类组成 ,以总分 ,负端分 ,正端分 ,膳食质量距及平衡膳食模式构成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 ,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2005 年 02 期 ; 达能营养中心资助
[下载次数: 2,637 ] [被引频次: 256 ] [阅读次数: 13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戴海夏,宋伟民,高翔,陈立民,胡敏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对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 0 、PM2 5的日平均污染浓度与居民日死亡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并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当大气PM1 0 、PM2 5浓度上升 10 μg m3时 ,总死亡数分别上升 0 5 3%(0 2 2 %~ 0 85 % )、0 85 % (0 32 %~ 1 39% )。结论 大气粗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2004 年 03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 2 71 1 0 6)
[下载次数: 4,225 ] [被引频次: 252 ] [阅读次数: 9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1959、1982、1992、2002及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监测比较分析

郭齐雅;于冬梅;俞丹;王寻;许晓丽;房玥晖;于文涛;贾凤梅;赵丽云;

中国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分别开展了4次全国性营养调查或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历次调查结果对了解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1959年、1982年、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2016 年 04 期 v.45 ; 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医改重大项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年)]
[下载次数: 7,589 ] [被引频次: 104 ] [阅读次数: 20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方海琴;姜萍;王永俊;范文昌;屈鹏峰;李宁;

<正>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1],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2024 年 03 期 v.53 ;
[下载次数: 6,714 ] [被引频次: 34 ] [阅读次数: 1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正>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1]。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

2024 年 03 期 v.53 ;
[下载次数: 5,745 ] [被引频次: 34 ] [阅读次数: 13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全球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原晨晨;薛琨;郭红卫;

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是全世界范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年龄标化儿童的肥胖率逐年增加,中国学龄儿童肥胖率近年来显著上升。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孕产期、饮食、行为、认知等各方面因素,且不仅会影响现阶段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人慢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20 年 03 期 v.49 ; 上海营养学会委托项目“学龄儿童肥胖干预研究”
[下载次数: 4,276 ] [被引频次: 85 ] [阅读次数: 8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戴海夏,宋伟民,高翔,陈立民,胡敏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对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 0 、PM2 5的日平均污染浓度与居民日死亡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并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当大气PM1 0 、PM2 5浓度上升 10 μg m3时 ,总死亡数分别上升 0 5 3%(0 2 2 %~ 0 85 % )、0 85 % (0 32 %~ 1 39% )。结论 大气粗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2004 年 03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 2 71 1 0 6)
[下载次数: 4,225 ] [被引频次: 252 ] [阅读次数: 9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公告栏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卫生研究》名义收取版面费的提醒说明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本刊编辑身份添加作者微信,请务必提高警惕!本刊关于稿件的一切事项通知均通过投稿平台(http://:wsyj.cbpt.cnki.net)发送邮件联系作者,且在稿件录用排版出校样后仅收取版面费,无其他任何名目费用(如审稿费和加急费等),不要随意汇入款项。建议公对公转账:

户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账号: 0200 0015 0908 9200 838

开户行: 工行永定门支行      行号: 1021 0000 0152

 

如有可疑及时致电编辑部核实确认!

编辑部投稿平台:wsyj.cbpt.cnki.net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邮编100050
电话:(010)66237130,66237264,66237290

 

《卫生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