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期
《卫生研究》投稿须知
<正>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1.2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1)摘要应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一般不限字数。摘要中包括目的、方法(须含材料)、结果、结论四要素。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 //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假冒本编辑部发布的信息和活动均与本编辑部无关。特此声明。
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炎症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血脂的关联
关方旭;黄绯绯;张晓帆;王柳森;张继国;贾小芳;杜文雯;欧阳一非;王惠君;张兵;目的 分析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不同炎症水平下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差异菌属,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数据选取参与了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采集了生物样品并完成全部调查的成年居民共4158人,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检测及粪便样品16S扩增子测序,依据超敏C反应蛋白分将人群为低炎症组和高炎症组,通过多样性分析组间菌群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以及两组人群菌群整体分布特征差异,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组间差异菌群,最后将组间的差异菌群与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高炎症组与低炎症组相比菌群多样性较低,组间整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25%,P=0.01),有6种菌属在低炎症组样本中富集,有4种菌属在高炎症组中富集。其中乳酸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与体质指数正相关,罗姆布茨菌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克氏菌UCG-014,瘤胃球菌属和粪杆菌属与甘油三酯正相关。结论 炎症水平不同的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及优势菌存在差异,炎症反应会通过这些优势菌属进而对血脂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体重正常成人肠道菌群与血脂的关联
黄绯绯;王惠君;关方旭;张晓帆;贾小芳;杜树发;苏畅;张继国;杜文雯;欧阳一非;李丽;白晶;魏艳丽;张兵;目的 在中国体重正常成人中比较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参加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的18~59岁体重正常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采集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血脂正常组与不同血脂异常亚型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差异,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方法进行降维后,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差异菌属。结果 共纳入1645人,年龄(44.4±9.8)岁。与甘油三酯正常组相比,甘油三酯异常组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β多样性也显著不同,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组与正常组组间均未发现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的差异。调整年龄、性别、膳食质量、身体活动和地域后,[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与较高的甘油三酯异常风险相关(OR=1.043,95%CI 1.011~1.077),Faecalibacterium、Collinsella、Clostridia_UCG-014、Anaerostipes、RF39、Fusicatenibacter等菌属与较低的甘油三酯异常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0.935、0.965、0.942、0.931、0.964和0.959,95%CI分别为0.893~0.982、0.937~0.994、0.914~0.970、0.886~0.980、0.934~0.995和0.925~0.996)。结论中国体重正常高甘油三酯者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特征菌属与甘油三酯正常者显著不同。
2018和2022年中国四省(自治区)成年居民肠道菌群、血清代谢物与血脂异常的关联
贾小芳;王惠君;关方旭;张晓帆;苏畅;黄绯绯;杜文雯;张继国;欧阳一非;白晶;魏艳丽;李丽;张兵;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有关的血清代谢物与肠道菌群。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2022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选择参加两轮调查且有完整血清代谢物和血脂检测数据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将至少具有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症其中一项者判定为血脂异常,研究对象分为始终血脂正常(constant normal lipids, CNL)和发生血脂异常(occurred dyslipidemia, OD)两组。采用广泛靶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血清代谢物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组间差异代谢物。基线收集调查对象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β多样性(Bray-curtis距离)和组间差异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结果2018—2022年纳入1090人,其中226人(20.7%)随访时发生血脂异常,864人(79.3%)始终血脂正常。CNL和OD组识别了49种差异代谢物,OD组以甘油磷脂类溶血磷脂酰胆碱类为主的代谢物检测量较高。两组间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分析提示组间整体菌群结构有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识别了8种差异菌属,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屎豆菌属(Faecalitale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是共有差异菌,且前两种菌属在OD组相对丰度较高。屎豆菌属(Faecalitalea)与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甘油磷脂类血清代谢物水平、肠道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屎豆菌属(Faecalitalea)与我国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相关。
基于肠道菌群和靶向脂质代谢组分析中国十省(自治区)成人血脂异常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欧阳一非;张晓帆;关方旭;张继国;杜文雯;黄绯绯;贾小芳;李丽;苏畅;王惠君;张兵;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和宿主脂质代谢物相互作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及2022—2023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利用人口学信息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纳入新发血脂异常患者229例(病例组)和229例血脂正常组(对照组)。对已采集的空腹血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S-MS/MS)检测血清脂质代谢谱,对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单变量分析方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及菌群,结合Spearman相关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菌群-脂质代谢物相互作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 共鉴定18种差异脂质代谢物(9种上调,9种下调)及5个差异菌群: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穆里巴库菌科(Muribaculaceae)、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ella)、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和粪源菌属(Faecalitalea)。相关分析显示2个菌属与5种代谢物呈显著关联。条件Logistic回归表明: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丰度增加与血脂异常风险降低相关(OR=0.69,95%CI 0.41~0.73,P=0.04),而甘油三酯(15:0_18:2_18:2)水平升高显著增加血脂异常发病风险(OR=1.94,95%CI 1.08~3.49,P=0.03)。结论 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可通过降低脂质代谢物甘油三酯(15:0_18:2_18:2)水平,从而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基于肠道菌群特征的中国四省(自治区)成年人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
杜文雯;周玮玮;关方旭;黄绯绯;张晓帆;张继国;贾小芳;苏畅;欧阳一非;王惠君;张兵;目的 基于肠道菌群数据建立成年人5年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数据源于2018—2023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调查”(原“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纳入650名≥18岁基线具有肠道菌群检测数据且无血脂异常的成年人,通过Lasso方法筛选血脂异常关键预测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1000次重复抽样方法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四分位数)为55.2(46.5,65.9)岁。随访5年间,共138人(21.2%)发生了血脂异常。Lasso方法筛选出30个血脂异常关键预测因素,经Cox回归分析共23个变量纳入最终模型,包括体质指数、真杆菌嗜木聚糖菌群(Eubacterium xylanophilum group)、瘤胃球菌高夫氏菌群(Ruminococcus gauvreauii group)等。预测模型5年发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3,经Bootstrap校正后一致性指数为0.6944,校准曲线提示血脂异常的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概率一致性较高。结论 基于肠道菌群特征构建的成年人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个性化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定植不同甘油三酯水平人群肠道菌群对大鼠肝脏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杜瀚辰;张兵;王鸥;黄建;张曦月;目的 分析不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人群肠道菌群定植大鼠的肝脏和血清中代谢物与代谢通路的差异。方法 以无菌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定植血清TG正常人群(≤1.7 mmol/L)和高TG人群(>1.7 mmol/L)的肠道菌群,菌群定殖并生长1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肝脏和血清样本进行TG含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通路富集法筛选关键代谢物及调控通路。结果定植了正常TG人群肠道菌群组大鼠肝脏和血清TG水平分别为0.70 mg/mg和0.32 mmol/L,定植了高TG人群肠道菌群组为1.07 mg/mg和0.58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动物的肝脏和血清样本中分别鉴定出64种和60种差异性代谢物。在肝脏和血清重要变量投影值排名前20的差异性代谢物中,与正常TG组相比,高TG组大鼠肝脏中有13种甘油三酯、1种磷脂酰胆碱和1种甘油二酯上调,1种胆固醇酯、1种苯丙酮酸、1种酪氨酸和2种甘油二酯下调。血清中有10种甘油三酯、5种磷脂酰胆碱、1种磷脂酰乙醇胺和1种磷脂酰肌醇上调,1种苯丙氨酸和1种氨基辛酸下调。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以及苯丙氨酸代谢是造成代谢差异的主要通路,其中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肝脏和血清中均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等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