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贵州省市售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予以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在贵州省4个城市采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样品17种(未发酵茶12种,发酵茶5种),根据不同品种,将样品分为3个批次依次采样。依据国家标准采用直接干燥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一般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及灰分等指标的测定,将检测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并做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制茶工艺的17种茶叶一般营养成分及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酵茶与未发酵茶中胡萝卜素(9837.52μgRAE/100 g vs.3042.9μgRAE/100 g)与维生素C(206.95 mg/100 g vs.12.42 mg/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胡萝卜素Z=-2.85,维生素C Z=-2.21,P<0.05);发酵茶与未发酵茶中钠含量(42.65 mg/100 g vs.32.87 mg/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各元素间存在协同与拮抗作用,钠与磷(r=0.592,P<0.05)、锰与铁(r=0.673,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被检茶叶中营养品质最高的为开阳富硒茶(X_μ=0.5944)、遵义毛峰(X_μ=0.5872)、湄潭翠芽(X_μ=0.5844)、梵净山翠峰(X_μ=0.5506)。结论 贵州省市售茶叶中未发酵茶的营养价值多数高于发酵茶,绿茶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成分。
豆奶作为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饮品,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豆奶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不同人群健康的效应进行综述。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等方面阐述了豆奶的基础营养价值,重点讨论了豆奶中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及大豆蛋白水解肽等活性因子在抑制炎症、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骨质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多项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豆奶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及预防特定癌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效应。此外,本文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分析了豆奶的潜在健康效应。
目的 对电商平台采购的11种原榨果汁中多酚和多元素进行含量测定,掌握其含量特征及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使用pH示差法、Folin-Ciocalteu试剂比色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汞法分别测得果汁中的总花色苷、总多酚和16种多元素的含量,用营养素密度(nutrient density, ND)和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ent quality, INQ)进行营养分析。结果 果汁中总花色苷含量为未检出~1664 mg/L,蓝靛果汁含量最高;总多酚含量为281~2948 mg/L,刺梨汁含量最高。常量元素以钾含量最高(288~1996 mg/L),微量元素以锰含量最高(0.2~17.7 mg/L)。果汁中总花色苷的ND为0~332.8%,钾、钙、钠、镁、铁、锌、铜和硒的ND偏低,均小于10%,锰、铬、钼的ND较高,分别为0.4%~39.3%、0.7%~35.3%和0~13.2%。果汁中总花色苷的INQ范围是0~167.63,除沙棘汁和刺梨汁外,其他品种果汁中总花色苷的INQ均大于1。果汁中钾、铁的INQ均小于6,钙和锌的INQ小于2,镁和铜的INQ均小于4,钠的INQ小于3,锰、铬和钼的INQ更高,分别是0.21~24.00、0.27~15.76和0~7.18。硒的INQ全部小于1。结论 原榨果汁(除沙棘汁、刺梨汁和加拿大蔓越莓汁外)可作为花色苷良好的来源。蓝莓汁、中国黑龙江蔓越莓汁、德国黑莓汁、红树莓汁、黑果枸杞汁、中国辽宁野樱莓汁和沙棘汁还可以为人体补充锰、铬和钼。但它们的钾、钠、钙、镁、铁、锌、铜和硒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
目的 探索中国成年人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研究(2021)数据,该研究于2021年5月—2022年12月开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基线,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监测点的基础上,采用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10个调查点,纳入基线血压正常的2516名研究对象。随访收集其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生活行为和血生化指标等数据。使用基线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计算TyG指数,并按四分位分组(Q1~Q4)。采用多重调整Logistic回归检验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并将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生活行为和油盐摄入等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评估TyG与高血压不同亚组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基线年龄为(52.31±12.14)岁,其中男性45.99%,女性54.01%。基线TyG指数为8.53±0.67,随访后高血压发病率57.95%,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正相关趋势(β=1.51,P<0.05)。TyG指数四分位分组(Q1~Q4)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与Q1组比,Q2、Q3和Q4组发病风险分别为1.28倍(95%CI 1.01~1.62,P<0.04)、1.39倍(95%CI 1.09~1.76,P=0.01)和2.11倍(95%CI 1.64~2.71,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提示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正向线性关系(总体检验P<0.01,非线性关联检验P=0.54)。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的正向关联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二手烟暴露、身体活动、高血压家族史、烹调盐、烹调油摄入量、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亚组中保持稳定(P<0.05)。结论 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正相关趋势。
目的 探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与已筛选出来的人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recombinant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究矽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获取患有肺纤维化的病人相关表达谱芯片(GSE110147),设定HSP27高表达并筛出与凋亡通路相关的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靶点图的构建,通过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对HSP27和JAK2、HSP27和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口咽-气管内插管一次性灌注二氧化硅(SiO_2)悬浊液的方法制备矽肺模型,将20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雄性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矽肺模型6周组(饲养6周)、矽肺模型8周组(饲养8周):口咽-气管内灌注50 mg/mL的SiO_2悬浊液1.0 mL/只;模型对照6周组(饲养6周)、模型对照8周组(饲养8周):口咽-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1.0 mL/只。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矽结节样本进行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进行HSP27与JAK2、STAT3凋亡蛋白之间的定量分析。结果 生信分析目的基因HSP27和STAT3、JAK2的相关系数r=-0.815,P<0.01,HSP27与STAT3相关系数r=-0.817,P<0.01,HSP27和JAK2、STAT3存在负相关关系。大鼠染尘后,矽肺模型6周、8周组大鼠肺脏矽结节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SP27和JAK2、STAT3在纤维化区域存在共表达,与模型对照6周和8周组相比,矽肺模型6周和8周组纤维化区域HSP27、JAK2和STAT3表达升高(P<0.05),随造模时间延长,矽肺模型8周组大鼠HSP27蛋白表达高于矽肺模型6周组(P<0.05),矽肺模型8周组大鼠JAK2蛋白的表达低于矽肺模型6周组(P=0.32),STAT3蛋白的表达低于矽肺模型6周组(P<0.05)。结论 在矽肺大鼠模型矽结节部位HSP27、JAK2和STAT3存在高表达,HSP27与JAK2、STAT3呈负相关关系。
<正>《卫生研究》(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72页/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2158/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020。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来源刊。被《化学文摘》(CA)、《文摘杂志》(AJ)及INDEX MEDICUS/MEDLINE(IM)收录。
目的 研究中国正常空腹血糖成人中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年)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随访研究(2021)数据选取2161名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且空腹血糖<6.1 mmol/L的中国成人,收集其社会经济、生活行为、体格及血生化指标数据,定义为正常空腹血糖人群,并使用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基线(2010—2012年)时TyG指数,并以四分位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Q1~Q4)。采用逐步引入协变量进行校正的方法,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并基于不同性别、年龄组和体质指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在2161名调查对象中,不同TyG指数分组在年龄组、体质指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构成比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基线时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目前吸烟、过量饮酒、休闲身体活动、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后,与TyG指数最低组(Q1)相比,TyG指数最高组(Q4)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高2.82倍(95%CI=1.65~4.84,P_(trend)=0.007),且TyG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2.22倍(95%CI=1.61~3.06,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4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指数的研究对象中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在60岁及以上、女性及体质指数<24人群中,二者关联性更强,但未观察到亚组因素与TyG指数的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正常空腹血糖成人中,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目的 研究铅染毒致高糖小鼠的神经损伤变化及其相应的机制。方法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铅染毒组、高糖饲料组及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对照组、铅染毒组小鼠予基础饲料,高糖饲料组及铅染毒高糖饲料组予高糖饲料(50.26%碳水化合物、21.44%脂肪、17.45%蛋白质、4.21%矿物质和3.64%纤维)。对照组、高糖饲料组自由饮用纯水,铅染毒组和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自由饮用250 mg/L醋酸铅水,连续染毒12周。应用糖水偏好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变化。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铅染毒组、高糖环境组及铅染毒高糖环境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铅染毒组给予10μmol/L醋酸铅,高糖环境组给予40 mmol/L葡萄糖,铅染毒高糖环境组给予10μmol/L醋酸铅和40 mmol/L葡萄糖,染毒24 h;应用siRNA转染在BV-2细胞建立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物1(synthesis of cytochrome C oxidase1,SCO1)敲降细胞模型(siSCO1细胞),并给予10μmol/L醋酸铅和40 mmol/L葡萄糖染毒24 h。使用ICP-MS、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铜、铅含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SCO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 Iba-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结果 糖水偏好结果显示,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率为31.00%,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高架十字结果显示,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27.20%)及停留时间的百分比(24.20%)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SOD含量为210.96 U/mg prot、CAT含量为108.94 U/mg prot,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总铜含量为4.41μg/g,显著高于铅或高糖单独暴露组(P<0.05)。此外,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SCO1蛋白表达是对照组的1.86倍、铅染毒组的1.23倍、高糖饲料组的1.21倍(P<0.05)。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Iba1、IL-1β及IL-6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敲降SCO1后,铅染毒高糖环境组BV-2细胞总铅平均荧光密度未见变化,但是BV-2细胞线粒体中铜含量为0.07 nmol/10~6细胞,低于未敲降SCO1的BV-2细胞(P<0.05)。此外,敲降SCO1可导致铅和高糖联合染毒的BV-2细胞线粒体中SOD、CAT含量上升,Iba1、IL-1β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高糖可加剧铅染毒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与SCO1增加导致小胶质细胞线粒体铜含量上升进而致小胶质细胞发生炎性活化有关。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 //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假冒本编辑部发布的信息和活动均与本编辑部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