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到科室)、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1.2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1)摘要应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一
2019年02期 v.48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正>达能营养中心与《卫生研究》杂志编辑部合作在该杂志创办"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自《卫生研究》1999年第3期到2019年第2期,已有120期,共有360篇文章被选用。创办这一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在营养学研究领域里辛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营养科学信息的交流,从而为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膳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做贡献。"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法国DANONE INSTIT
2019年02期 v.48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假冒本编辑部发布的信息和活动均与本编辑部无关。特此声明。编辑部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
2019年02期 v.48 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正>近日本刊网易126邮箱被盗,多位作者收到要求缴纳版面费的邮件。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卫生研究》杂志的主办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部财务事务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收取版面费的方式为银行转账,开户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崇文支行永定门分理处;账号:0200 ×××××××××××× 838;行号:1021 0000 0152。版面费发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并加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
2019年02期 v.48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正>《卫生研究》2019年第48卷第1期,第44页左栏第7行,"若供能比>65%时,则计分=5-5/65×(实际供能比-65);供能比在50%~65%记为5分)" 更正为"若供能比>65%时,则计分=5-5/35×(实际供能比-65);供能比在50%~65%记为5分)" 。
2019年02期 v.48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柳森;张兵;王惠君;张继国;杜文雯;姜红如;王志宏;
目的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并探讨人口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的血样检测、人口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276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比46.8%,平均年龄68岁。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的关联性。结果 2015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中,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57.8%、71.3%、25.0%、27.6%、40.1%。女性中心性肥胖(OR=4.70,95%CI 4.01~5.51)、TG升高(OR=1.60,95%CI 1.36~1.88)、HDL-C降低(OR=2.77,95%CI 2.38~3.23)的危险性高于男性,血压升高(OR=0.84,95%CI 0.72~0.99)的危险性低于男性;东部地区的老年人血压升高(OR=1.45,95%CI 1.20~1.76)、血糖升高(OR=1.38,95%CI 1.14~1.67)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性别、受教育程度、地区分布与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性存在关联(P<0.05),收入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2015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血压升高和中心性肥胖的问题较为突出,女性、东部地区、70岁及以上、高收入和高教育程度人群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应展开重点防控。
2019年02期 v.48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秋丽;蒋羽鸽;罗婷玉;许云聪;乐国伟;施用晖;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强化米饲料干预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和胰腺损伤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选取10只作空白对照组,始终饲喂正常精白米饲料;其余60只小鼠饲喂高脂精白米饲料9周后,禁食12 h,连续两天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随后将造模成功的50只T2DM小鼠按照血糖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T2DM模型对照组,发芽糙米阳性对照组(GABA含量为每公斤饲料0.2 g),GABA强化米低、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分别为每公斤饲料0.02、0.1和0.2 g,饲喂6周。实验结束前一周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观察不同剂量GABA强化米降糖效果;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同时检测血浆和胰腺氧化还原指标: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测定胰腺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GSK-3β)、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1,HO-1)、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oxidoreductase,NQO1],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PDX-1)、肌腱膜纤维肉瘤肿瘤基因同系物A(mus musculus 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family protein A,MafA)、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葡萄糖转运体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GABA强化米能够改善T2DM小鼠血糖水平上升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缓解了血浆和胰腺氧化应激,上调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PDX-1、GCK、GLUT2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上调,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以上结果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以0.2 g/kg剂量组最为显著,达到和发芽糙米类似的结果。结论 GABA强化米能够显著改善STZ诱导的T2DM小鼠血浆和胰腺氧化还原状态,调节氧化应激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胰腺组织形态,改善胰腺胰岛素分泌,从而发挥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2019年02期 v.48 179-18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钱源源;张璘;朱钰玲;张文翠;牛勇;刘凯;叶萌;
目的观察石英诱导恶性转化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HELF)中p53蛋白的表达量,并探讨p53蛋白对p21、细胞周期蛋白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蛋白表达量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胞浆胞核分离技术,分别提取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T-HELF胞浆和胞核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检测p53、磷酸化p53及p2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量及分布。利用RNA干扰技术,在T-HELF中转染2μg p53 siRNA,同时设立转染CMV-neo空白载体质粒的对照组,观察p53、磷酸化p53、p21、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的蛋白表达量及改变。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HELF和T-HELF中p21、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蛋白结合物水平的变化,并在T-HELF中分别加入20μmol/L p53化学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2μg p53转染质粒,观察其对p21、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石英刺激HELF可引起胞核中p53及磷酸化p5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T-HELF胞核中p53的蛋白表达量较HELF显著降低(P<0.05)。转染p53 siRNA后,p53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降,p21及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未观察到CDK4蛋白表达量的变化(P>0.05)。免疫沉淀结果显示抑制p53的表达可下调p21与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复合物的表达量(P<0.05),但尚未观察到其对p21、细胞周期蛋白D1与CDK4蛋白结合的影响(P>0.05)。结论 p53可通过调控p21、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和蛋白间相互作用参与石英诱导的恶性转化过程。
2019年02期 v.48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钟春蓉;陈仁娟;周雪贞;张玉;黄莉;李倩;徐上知;陈曦;高芹;刘超群;吴江越;李夏婷;崔文丽;孙国强;熊国平;倪泽敏;杨雪锋;郝丽萍;杨红英;杨年红;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孕期体重增长适宜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武汉市加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的单胎足月产孕妇6998人,于孕8~16周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既往病史等资料并测量体重及身高。分娩前测量产前体重;分娩后通过医院记录收集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身长等信息。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模型分别拟合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关系曲线,寻找各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低的增重范围作为同济推荐值。将孕期增重的P25~P75作为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以同济和百分位数法推荐孕期增重适宜值为参照,分析孕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不同孕前体质指数组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的孕期增重范围分别为:低体重组12.0~17.0 kg、正常体重组9.0~14.0 kg、超重组7.0~11.0 kg,以此作为孕期增重的同济推荐值。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14.0~19.0 kg、正常体重组13.0~19.0 kg、超重组10.8~18.0 kg及肥胖组9.0~15.8 kg。(2)与同济增重适宜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94,95%CI 2.31~3.73)、巨大儿(OR=3.13,95%CI 2.38~4.13)、剖宫产(OR=1.53,95%CI 1.38~1.71)及妊娠高血压(OR=2.18,95%CI 1.50~3.17);增重不足组发生的风险为小于胎龄儿(OR=1.82,95%CI 1.32~2.53)。按百分位数法推荐值分组,相应的风险值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11,95%CI 1.76~2.54)、巨大儿(OR=2.16,95%CI 1.76~2.65)、剖宫产(OR=1.53,95%CI 1.36~1.72)、妊娠高血压(OR=1.39,95%CI 1.02~1.90)及小于胎龄儿(OR=1.60,95%CI 1.29~1.98)。结论推荐中国孕妇孕期增重分别为:孕前低体重者12.0~17.0 kg、正常体重者9.0~14.0 kg及超重者7.0~11.0 kg。
2019年02期 v.48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婧;赵丽云;于冬梅;李亚茹;霍军生;黄建;丁钢强;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数据,排除体重、身高、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饮酒、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信息缺失者后,纳入34 373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分析。该调查采用与人口成比例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信息及膳食因素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关系。结果 34 373名研究对象的低体重率为6.2%,超重率为31.8%,肥胖率为11.5%。女性低体重率(6.1%)高于男性(1.4%);女性超重/肥胖率(47.1%)较男性高(39.3%)(OR=1.19,95%CI 1.10~1.28);随着年龄的增加,低体重率升高,超重/肥胖率下降;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低体重率较高(OR=1.41,95%CI 1.07~1.86),而超重/肥胖率较低(OR=0.72,95%CI 0.61~0.86);教育程度与低体重率与超重/肥胖率均呈正相关(P<0.05);身体活动水平与低体重率和超重/肥胖率均呈现负相关(P<0.05)。随着面粉及制品摄入量的增加,低体重率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增加(P<0.05);随着大米及制品和动物肝脏摄入量的增加,超重/肥胖率下降(P<0.05)。结论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状况、身体活动水平和膳食摄入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均存在相关性。
2019年02期 v.48 200-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敏;倪文庆;徐健;徐建伟;吉宁;白雅敏;
目的评估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从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出高血压前期人群1183名。按照社区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834人)和对照组(349人),干预内容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干预形式为群体活动与个体随访相结合,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及随访。对照组不主动提供除常规工作外的任何干预活动。2015年11—12月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评估,共收集到参加基线调查的高血压前期人群944名(干预组607人,对照组337人)。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人群主动控油的比例由36.6%上升至55.7%(χ~2=44.71,P<0.01)、主动限盐比例由44.8%上升至61.1%(χ~2=32.72,P<0.01)、身体活动的经常锻炼率由24.1%上升至37.1%(χ~2=24.23,P<0.01),蔬菜水果摄入充足的比例由44.6%上升至53.5%(χ~2=9.6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应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中有329人(54.2%)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244人(40.2%)依旧维持在高血压前期状态,34人(5.6%)转变成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中55人(16.4%)血压正常,236人(70.0%)维持高血压前期,46人(13.6%)转变成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30,P<0.01)。倍差法结果显示,干预活动使高血压前期人群收缩压下降了7.605 mmHg,舒张压下降了3.727 mmHg。结论通过2年的随访和干预,深圳市福田区干预组的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9年02期 v.48 208-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璐;何宇纳;苏畅;刘婷婷;毛宏梅;杨林立;章荣华;黄李春;卓勤;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非高血压居民的横断面调查和3年的随访研究,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值及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12月,选取浙江省3个区县343名30~65岁的非高血压居民,进行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和血脂、血清瘦素等血液指标的检测,追踪高血压的发病情况。2017年12月对入组人群再次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指标检测,比较新发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基线和随访结束时,女性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001),男性血压平均值均高于女性(P<0.05);随访结束时,新发了26例高血压,女性高血压发生组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非高血压发生组(P=0.0289),男性高血压发生组与非高血压发生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血清瘦素与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WHtR)呈显著正相关(P<0.0001),与血压值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校正了BMI或WHtR后,血清瘦素与血压值的相关性消失(P>0.01);Logistic回归显示,校正了BMI和WHtR后,高血压发病风险显著下降。结论血清瘦素与血压值和高血压的发生无直接的联系,二者的正相关很大程度上可以用BMI和WHtR来解释。
2019年02期 v.48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胡漫丽;秦蕊;林小芳;丁叶;李芳;汪之顼;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国部分城市哺乳期妇女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南京、上海、成都、齐齐哈尔、郑州的市妇幼保健院在进行产后或婴儿体检的母亲中按照就诊序列号随机抽取579名哺乳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乳母基本情况、妊娠期健康状况和结局、喂哺婴儿状况。获得基本情况资料,并利用即时性图像法收集了3 d膳食资料。结果五城市哺乳期妇女的薯类[0(0~13.3)]g、蔬菜[251.8(152.6~362.5)]g、大豆[4.8(0~16.3)]g、奶类[85.7(0~250.0)]g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水平。除谷薯类(χ~2=4.61,P=0.33)和水果(χ~2=5.69,P=0.22)外,各地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城市总体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为47.7%,只有南京、郑州地区达到了50%,总体脂肪供能比为34.2%。能量摄入(2031.7±513.3) kcal略低于推荐量,维生素A [523.9(333.8~832.7)]μgRAE、维生素C[91.9(61.3~141.3)]mg、钙[536.3(372.0~765.7)]mg摄入不足情况比较明显。铁摄入量虽接近推荐量,但血红素铁仅占16.5%。结论五城市部分哺乳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
2019年02期 v.48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莹莹;滕越;王杰;杨振宇;董珊;胡京苗;张妍;赖建强;
目的探讨孕早期补充维生素D(VD)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12月,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进行第一次早孕咨询的孕妇中招募101例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从孕早期补充700 U VD和100 mg钙剂,对照组同一时间开始补充100 U VD和100 mg钙剂,干预时间至分娩。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孕中期血清25-OH-D水平为(92.08±29.69)nmol/L,对照组为(69.99±25.10)nmol/L。干预组孕妇孕中期、孕晚期及脐带血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GDM发病率为18.37%,对照组发病率为28.85%(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GDM发病风险OR=0.56(95%CI 0.22~1.42)(P>0.05)。结论孕早期补充VD可明显改善孕期妇女VD营养水平,但并未显著降低GDM的发病率。
2019年02期 v.48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窦伟峰;赵先兰;吕全军;段丹丹;陈改云;付文君;刘艳华;王玲;
目的探讨孕晚期膳食摄入情况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131例为病例组,按照年龄±3岁、孕周±2周,随机选取血压正常且没有蛋白尿的孕妇131例为对照组。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及自制孕期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近3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并计算平均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病例组的孕前体质指数(OR=1.18,95%CI 1.08~2.82)和孕期增重(OR=1.51,95%CI 1.15~1.97)均高于对照组,该组孕妇红黄色水果(OR=0.76,95%CI 0.60~0.98)的摄入量、以及膳食中维生素C(OR=0.57,95%CI 0.33~0.99)和叶酸(OR=0.36,95%CI 0.18~0.72)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高的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过多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适当增加红黄色水果的摄入有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维生素C和叶酸的摄入可能是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
2019年02期 v.48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惠迪;李思燃;卢佳希;李卫东;李雅杰;杨丽琛;刘小兵;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6~12岁儿童血铜、锌、钙、镁、铁五种元素在2002—2012年的分布水平及10年前后血五元素含量变化。方法基于2002年与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3420人份血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结合0.5%(V/V)HNO_3和0.05%(V/V)Triton-X-100混合液直接稀释技术分析血铜、锌、钙、镁、铁元素在不同性别(男、女)、年龄(6~8岁、9~12岁)、地区类型(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儿童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2002年中国农村6~12岁儿童血铜、锌、钙、镁、铁中位数及95%CI分别为1.02(0.79~1.32)、4.88(3.17~6.77)、58.59(44.97~74.24)、41.56(33.01~52.28)和423.21(338.83~540.69)mg/L,2012年为1.00(0.75~1.31)、5.12(3.17~7.37)、63.36(41.14~79.16)、41.78(30.89~52.53)和422.06(297.83~522.56)mg/L。10年前后比较中,5种元素除镁元素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年龄组上,血铜、锌、钙、铁元素含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区类型上,全血锌、钙、镁、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铜仅在贫困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血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分布在地区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呈相反变化。结论中国农村6~12岁儿童2002年和2012年全血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在总体、性别、年龄组以及地区类型分布存在差异性。
2019年02期 v.48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雷凌瑞;卢慧兰;高燕锋;魏学燕;张格祥;马诚;
目的以兰州市城区幼儿园食谱为基础,建立能够快速、准确、方便评价该人群在园期间膳食质量的膳食平衡指数。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收集兰州市城区不同地理位置、等级、性质(公立私立)的40所幼儿园中2012年至2017年不同季节的带量食谱329份。借用EpiData 3.1分类录入食谱的主要食物种类、具体食材烹饪加工方法及供给量,结合2016版膳食指南对该人群膳食的要求,确定适合该人群的膳食平衡指数的构成要素及取值范围,并应用此指数对部分完整食谱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体系应包括8个单项指标,即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豆制品及其坚果、动物性食物、限制食用的零食、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各单项指标的分值范围应根据调查的实际摄入量范围取值及赋值。初步应用该指数体系评价部分幼儿园2014至2017年膳食质量发现,不同等级和不同年份幼儿园的负端分、膳食质量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传统膳食评价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的指标体系设立中应同时建立食物组分类评价相关指标和关于儿童膳食种类及烹饪加工方法的指标。建立的膳食平衡指数可快速、准确、方便评价该人群在园期间膳食质量,在进一步完善后可推广应用。
2019年02期 v.48 244-248+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郭春雷;王柳森;王志宏;欧阳一非;王惠君;苏畅;张继国;张兵;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12省(自治区、直辖市)膳食环境因素对7~17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膳食环境和体格测量数据,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膳食调查、个人-家庭-社区的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测量等体格检查方法。选择相关资料完整的14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50.71%;7~10岁年龄组占43.50%,11~14岁37.43%,15~17岁19.07%),结合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膳食环境数据,构建三水平(省-社区-个人)肥胖与否的二分类结局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膳食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确定其中危险因素的特性。结果鉴于对单独构建的"省-个体"和"社区-个体"二水平的空模型进行分层的随机效应检验时P值分别为P<0.005和0.050<P<0.100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拟合了三水平(省-社区-个人)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各个水平其他指标的影响后,省国内生产总值(GDP)(OR=1.00006,P=0.001,95%CI 1.00003~1.00010)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OR=1.18317,P<0.001,95%CI 1.10054~1.27200)与7~17岁肥胖呈正相关;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和15~17岁两个分组与肥胖呈负相关(11~14岁组OR=0.59518,P=0.049,95%CI 0.35465~0.99885;15~17岁组OR=0.13225,P<0.001,95%CI 0.04716~0.37084)。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二分类Logistics三水平随机截距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为:截距(-2.23457,P<0.001,95%CI-2.59581~-1.87334);省GDP系数(0.00003,P=0.007,95%CI 0.00001~0.00005);省人均食用油系数(0.10642,P<0.001,95%CI 0.06365~0.14919);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年龄组系数(-0.56777,P=0.007,95%CI-0.97837~-0.15717),15~17岁年龄组系数(-1.36679,P<0.001,95%CI-2.02890~-0.70469)。结论除个体因素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还会受到省级水平膳食环境影响,其中省GDP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影响较为显著;在个体方面,青春期前7~10岁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高风险时期。
2019年02期 v.48 249-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樊伟;王晶;王若燕;陈理;
目的通过元素分析,了解绍兴地区种植的常见水果中44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和GB 5009.268—2016《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于2017—2018年检测了绍兴本地产的10类216份水果中44种元素的含量,按常量元素(K、Ca、Na、Mg)、微量元素(Li、B、Al、Ti、V、Cr、Mn、Fe、Co、Ni、Cu、Zn、As、Se、Sr、Mo、Ag、Cd、Sn、Sb、Ba、Hg、Tl、Pb)和稀土元素(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分3组,对比分析了水果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异。结果水果中富含K、Mg和Ca,中位值分别为1673.28、93.76和56.80 mg/kg,猕猴桃中K、Mg和Ca含量均为各种水果中最高,中位值分别为2932.87、193.91和253.77 mg/kg;微量元素Fe、B和Mn在水果中含量相对较高,检出率均为100.0%,中位值分别为2.31、2.27和1.41 mg/kg,Sb、Li、As、Hg、V、Se和Ag的含量很低,检出率均低于20.0%;水果中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均较低,除Ce外,其余稀土元素的检出率均低于50.0%。结论绍兴本地产水果富含常量元素K、Ca和Mg及微量元素Fe、B和Mn;有毒元素As、Hg、Pb等污染较轻,草莓中Cd的超标率为13.8%;16种稀土元素含量较低。
2019年02期 v.48 259-26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姬康媚;阮烨;窦瑜贵;王燕玲;孙玮;唐莉莉;曹永琴;
目的了解2017年甘肃省生活饮用水碘含量和分布状况,为开展因地制宜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层抽样方法,第一层次以乡(镇)为抽样单位,第二层次针对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开展以行政村为抽样单位,各采样单位按照集中、部分集中和分散供水3种供水方式开展不同方式的样品采集;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考实验室推荐的方法测定水碘含量。结果全省14个市(州)1388个乡(镇)共检测8976份水样,水碘范围为0.0~84.6μg/L,中位数为2.3μg/L,水碘含量<10μg/L、10~<50μg/L、≥50μg/L的比例分别为92.5%(8301份)、7.4%(663份)和0.1%(12份),3种不同供水方式间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3,P<0.05),全部分散供水水碘低于部分集中供水(Z=-2.891,P<0.01)。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占5.1%(71个),水碘中位数范围为10.1~64.3μg/L,其中10~<20μg/L、20~<30μg/L、30~<40μg/L、≥40μg/L的乡(镇)分别占76.1%(54个)、11.3%(8个)、5.6%(4个)和7.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2,P<0.05)。水碘中位数≥10μg/L的71个乡(镇)共检测895个行政村的水样,水碘中位数为10.8μg/L,其中水碘中位数≥10μg/L的行政村466个,水碘范围为10.0~113.1μg/L,其中10~<50μg/L、50~<100μg/L和≥100μg/L的行政村分别占96.6%(450个)、2.4%(11个)和1.0%(5个)。结论甘肃省环境广泛缺碘,但存在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高水碘点状分布区。在关注缺碘的同时,对不同水碘地区居民进行碘营养动态监测,因地制宜调整补碘策略应引起重视。
2019年02期 v.48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玉森;董瑞瑞;杨倩;张禄平;李静;赵海峰;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1)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20、40和80 mg/kg)干预组,0.8 mg/kg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采用去卵巢合并腹腔注射100 mg/kg D-半乳糖制备AD大鼠模型,同时白藜芦醇灌胃干预12周。干预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MDAR1和PKC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NMDAR1总蛋白、磷酸化蛋白和PK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MDAR1及PK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各剂量组NMDAR1和PKC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以80 mg/kg组最为明显(P<0.01),对NMDAR1基因上调程度与戊酸雌二醇相当,40和80 mg/kg干预组p-NMDAR1/NMDAR1比值明显增加(P<0.05或P<0.01),PK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戊酸雌二醇效果相当。结论白藜芦醇上调NMDAR1及PKC基因的表达并且促进NMDAR1蛋白磷酸化和PKC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AD模型大鼠记忆的机制之一。
2019年02期 v.48 269-272+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谭雪;徐菁;马巍;王海燕;曹晓晓;何丽;
目的研究Bcl-2家族成员在高碘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小鼠甲状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初步探索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4只4~5周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高碘组、聚肌胞苷-聚胞苷酸[Poly(I:C)]组、高碘联合Poly(I:C)组,对照组和Poly(I:C)组自由饮用蒸馏水,高碘组和高碘联合Poly(I:C)组自由饮用0.05%NaI水,持续16周,Poly(I:C)组和高碘联合Poly(I:C)组第11周和第15周的周一、三、五每天腹腔注射一次1μg/μL Poly(I:C) 100μL。16周末取血清和甲状腺,分别利用ELISA法和病理学HE染色法验证EAT模型,TUNEL法和细胞色素C(Cyt-C)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滤泡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qPCR法检测Bcl-2家族成员在小鼠甲状腺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碘饲养联合Poly(I:C)腹腔注射NOD-SCID小鼠建立了EAT模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和Cyt-C表达水平与炎症成正相关。高碘组和高碘联合Poly(I:C)组中Bcl-2家族促凋亡成员Noxa、PUMA、Bi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oly(I:C)组(P<0.05)。结论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参与高碘诱发EAT的甲状腺细胞凋亡过程,细胞凋亡可能受到Bcl-2家族促凋亡成员Noxa、PUMA和Bid表达上调的调控。
2019年02期 v.48 2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伟华;李伦;陈超超;陈雪岚;
目的研制荧光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吸附法筛选7株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获得最佳配对抗体10E7H6和10A11。以生物素化的10A11为检测抗体,10E7H6为捕获抗体,建立了基于链霉亲和素标记荧光微球为检测探针的荧光免疫吸附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该方法中最佳捕获抗体浓度为10μg/mL,最佳检测抗体浓度为5μg/mL,反应最佳pH为7.4;在该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为10~5 CFU/mL,比传统酶联免疫吸附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与李斯特菌属内其他几种主要李斯特菌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与其他非李斯特菌属的主要致病菌无显著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纯培养液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也可用于李斯特菌属内其他几种主要李斯特菌的免疫学快速筛查检测。
2019年02期 v.48 279-28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婷婷;邢青斌;程家丽;沈葹;王竹;
目的研究测定青稞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氨基酸评分。方法样品用含0.05%巯基乙酸的盐酸溶液水解提取,样液经定容、过滤、真空浓缩、复溶、过膜,采用水解氨基酸色谱柱PH(4.6 mm×60 mm, 3μm)分离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本实验应用含巯基乙酸的盐酸水解液,对样品进行水解的同时有效防止了蛋氨酸的氧化,方法的回收率为93.2%~96.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9%(n=6)。赖氨酸作为谷物限制性氨基酸,在青稞中含量高达0.367 g/100 g,其赖氨酸评分(AAS)为62.4,高于小麦、粳米、玉米、小米的相应评分。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青稞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要求。
2019年02期 v.48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露;冯晓青;宋鑫;杭学宇;王芹;徐瑞;王媛;
目的建立基于流动注射系统磁性分子印迹技术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莠去津的检测方法。方法磁性分子印迹材料以壳聚糖包裹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CS)为载体,莠去津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所得。蔬菜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自制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用甲醇洗脱目标化合物随后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磁性分子印迹材料对莠去津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2.0 mg/g。在本实验条件下,莠去津在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76,样品加标时,方法回收率为81.5%~107.7%(n=6),检出限为0.6μg/kg。结论本方法净化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蔬菜样品中莠去津残留检测。
2019年02期 v.48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段链;顾雯;王超;石莹;王翀;徐永俊;张宏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饮水中铬短期暴露的健康效应及分离点,计算其饮水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健康参考值(health advisory, HA),为饮水中铬短期暴露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选择SPF清洁级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以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以铬计浓度为0、7.2、8.3、14.4、24.0和28.8 mg/(kg·d)的铬酸钾(potassium chromate,K_2CrO_4),染毒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染毒28天后,各组雌性大鼠肝重均低于对照组,其中24.0、28.8 mg/(kg·d)组雌性大鼠肝重分别为(6.68±0.90)和(7.08±0.36) 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雄性大鼠24.0、28.8 mg/(kg·d)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分别为(59.04±10.98)及(63.78±5.89) 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血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52±23.22)及(126.34±28.25) 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大鼠肝损伤指标(肝重、ALT、ALP)作为健康效应指标,得到LOAEL值为24.0 mg/(kg·d),NOAEL值为14.4 mg/(kg·d),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制定HA值的计算方式,获得HA值为1.44 mg/L,该结果与USEPA所得结果一致。
2019年02期 v.48 295-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淼;孙玥;郑磊;丁亮;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快速测定法。方法取水样20.0 mL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0.0 mL三氯甲烷和200μL亚甲蓝显色液,振荡1 min静置分层,用滴管吸出上层溶液,于650 nm波长,用三氯甲烷溶液校零,测定下层萃取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结果本方法改进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饮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mg/L,对样品进行低、中和高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2.7%~98.3%,精密度为4.8%~5.7%(n=6),与国标方法比对进行显著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完成使用国标方法测定一天的实验工作量(30份水样)的检测时间仅需2 h。在测定的30份北京市延庆区城区自来水样品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浓度范围为<0.05~0.26 mg/L。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基层实验室现场检测以及饮用水监测。
2019年02期 v.48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