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玉婷;李艳会;念朝阳;毛丽梅;
目的 探讨孕妇孕晚期膳食酸负荷与婴儿体质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score, BMIZ)轨迹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11月招募广州市468名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后随访其子代至1岁。孕妇于孕晚期完成基本情况问卷和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于分娩后完成分娩情况及胎儿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孕晚期膳食酸负荷采用潜在肾脏酸负荷(potential renal acid load, PRAL)、内源性酸净产生量(net endogenous acid production, NEAP)和动物蛋白与钾的比率(A∶K比率)进行计算,并根据各指标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前瞻性追踪调查婴儿出生、1月龄、3月龄、6月龄以及1岁时的体重和身长,计算其BMIZ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 LCGM)分析婴儿BMIZ轨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膳食酸负荷与婴儿BMIZ轨迹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PRAL[M(P25,P75)]为28.02(21.88,36.51)mEq/d, NEAP和A∶K比率■为(81.58±15.41)mEq/d和22.62±6.80。膳食酸负荷与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类、禽肉、畜肉和海鲜类的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出3类婴儿BMIZ轨迹组:较慢生长组(n=52)、适宜生长组(n=307)和较快生长组(n=54)。其中,较快生长组的婴儿其母亲的孕晚期NEAP低于另2个轨迹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孕晚期NEAP (OR=4.03,95%CI 1.01~16.14)和A∶K比率(OR=4.04,95%CI 1.30~12.59)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组的孕妇其后代更有可能出现较慢生长轨迹。结论 孕晚期膳食酸负荷较高,尤其是NEAP和A∶K比率水平较高容易使婴儿出现较慢生长模式。
2025年03期 v.54 349-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钰;姜珊;王淑霞;闫竞宇;王杰;段一凡;赖建强;杨振宇;
目的 探究健康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水平与6月龄内婴儿体格生长的关系。方法 基于一项关于母乳成分的全国多阶段分层抽样大型横断面调查,于2011—2013年选择195名产后6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母乳中HMOs的含量,并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收集其身高、体重和头围数据,计算Z评分,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HMOs含量与婴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成熟乳总HMOs及总唾液酸化HMOs与身长别体重(weight for length Z-score, WLZ)、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 WAZ)和年龄别体质指数(BMI for age Z-score, BAZ)呈负相关(β=-0.80~-0.25,P<0.05),6′-唾液酸乳糖(6′-sialyllactosamine, 6′-SL)、乳糖N-唾液酸四糖c(sialyllacto-N-tetraose c, LSTc)、二唾液酸乳糖新四糖(nisialyllacto-N-tetraose, DSLNT)与WAZ显著负相关(β=-0.36~-0.25,P<0.05)。总中性非岩藻基HMOs和乳糖-N-四糖(lacto-N-tetraose, LNT)亦与年龄别身长(length for age Z-score, LAZ)和WAZ呈负相关(β=-0.33~-0.25,P<0.05)。在分泌型/路易斯基因型阳性(secretor+/Lewis+, Se+Le+)母亲中,总HMOs和唾液酸化HMOs对婴儿WLZ、WAZ和BAZ的负向效应进一步强化(β=-1.22~-0.48,P<0.05)。结论 产后6个月内特定母乳低聚糖浓度与婴儿不同生长指标存在关联,其中总HMOs、唾液酸化HMOs和中性非岩藻基化HMOs与婴儿体重指标呈负相关。
2025年03期 v.54 358-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钱茹;黄晓曼;许鸿羽;荀国辉;沈荣蓉;郝加虎;
目的 探索乳母饮食中B族维生素摄入量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6月—2021年4月在合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选择233对母婴,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在产后42天、3个月及6个月时对乳母的膳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ASQ-3)中文版在婴儿6月龄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母饮食中B族维生素含量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母饮食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神经发育水平偏低的关联。结果 233对母婴中,男婴113名(57.1%),出生体重为(3.52±0.79)kg,乳母分娩年龄为(29.2±3.8)岁。产后42天乳母饮食中B族维生素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无统计学关联(P>0.05),产后3个月乳母饮食中维生素B_2含量与婴儿解决问题能区得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呈显著正相关(β=0.19,95%CI 0.01~0.36);维生素B_9含量与婴儿的ASQ-3总分以及解决问题能区得分呈显著正相关(β=0.24,95%CI 0.08~0.39),且调整后结果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0.18,95%CI 0.02~0.3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后6个月乳母饮食中维生素B_9含量与婴儿整体神经发育(ASQ-3总得分)水平偏低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OR=0.40,95%CI 0.21~0.75)。产后3个月乳母饮食中维生素B_2、维生素B_3、维生素B_9含量分别与婴儿个人-社会能区、粗大动作能区、个人-社会能区发育水平偏低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OR=0.14,95%CI 0.05~0.42;OR=0.32,95%CI 0.13~0.80;OR=0.45,95%CI 0.24~0.86)。结论 产后3个月和6个月乳母饮食中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维生素B_9)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呈正相关关系。
2025年03期 v.54 366-374+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艳美;庞学红;徐韬;陈博文;王玉英;张倩;赵文华;杨振宇;
目的 探究不同喂养方式与矫正月龄0~5月龄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4~36周)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7个区域共计28个调查点开展抽样调查,共纳入矫正月龄0~5月龄纯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48例和添加配方奶喂养晚期早产儿53例。由调查员采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早产儿母亲或其它主要监护人,收集婴儿基本特征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测量婴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数据。以纯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的矫正月龄和性别为匹配变量,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0~5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48例作为参照,评估不同喂养方式晚期早产儿与纯母乳喂养足月儿生长发育的差异。采用Z评分和体重增长速率评价婴儿生长发育状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分析喂养方式对晚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矫正月龄0~5月龄纯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与添加配方奶喂养晚期早产儿的年龄别身长Z评分(length for age Z-score, L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age Z-score, WAZ)、身长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length Z-score, WLZ)、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score, BAZ)以及体重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与纯母乳喂养足月儿的LAZ、WAZ、WLZ、BAZ以及体重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添加配方奶喂养晚期早产儿的WAZ和年龄别头围Z评分(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Z-score, HCZ)分别比纯母乳喂养足月儿高0.41(P=0.03)和0.44(P=0.02),两组间LAZ、WLZ、BAZ和体重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矫正月龄0~5月龄纯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纯母乳喂养足月儿相似,添加配方奶喂养促进晚期早产儿体重增加,而非身长增长。
2025年03期 v.54 375-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梓;孔亚男;闵吉;顾映吉;段一凡;庞学红;王杰;
目的 探讨4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与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和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母婴营养与健康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2019年随访太仓队列中1458名0~3岁婴幼儿。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和评价婴儿4月龄内喂养方式,测量婴幼儿出生、1、3、6、8、12、18、24、30和36月龄时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age Z-score, WAZ)、年龄别身长/高Z评分(length for age Z-score, LAZ)和身长/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length Z-score, WLZ)。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与SNK比较各喂养方式组之间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率和体格生长水平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婴儿4月龄内为纯母乳喂养、基本纯母乳喂养、母乳为主的混合喂养、配方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配方奶粉喂养人数分别为264人(18.11%)、283人(19.41%)、650人(44.58%)、221人(15.16%)和24人(1.65%);除3月龄外的各月龄不同喂养组间LAZ、WLZ和WA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体检季节、出生体重、出生方式、停止母乳喂养月龄、配方奶粉添加月龄和辅食添加月龄后,婴幼儿超重肥胖风险与4月龄内喂养方式无相关。婴幼儿3岁内的超重肥胖风险主要受出生体重、出生方式影响,其中大于胎龄儿12月龄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是适于胎龄儿的4.14倍(95%CI 2.06~8.32),剖宫产婴幼儿12月龄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是顺产儿的2.47倍(95%CI 1.22~4.99)。结论 4月龄内喂养方式与婴幼儿0~3岁体格生长和超重肥胖无显著关联,婴幼儿期超重肥胖主要受婴幼儿出生体重、出生方式的影响。
2025年03期 v.54 384-38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晶;蔡姝雅;朴玮;杨宇祥;李福胜;赵丽云;于冬梅;
目的 分析和描述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型肥胖流行现况。方法 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5个监测点抽取研究对象,共纳入7~17岁儿童青少年59 019名,使用统一规格软尺测量腰围,采用《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判定中心型肥胖,结果采用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调整。结果 2016—2017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值为(63.9±0.5)cm,男生高于女生(65.3 cm vs.62.4 cm,F=203.41,P<0.01),城市高于农村(66.1 cm vs.61.9 cm,F=21.87,P<0.01),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65.2 cm vs.63.7 cm vs.62.4 cm,F=5.57,P<0.01)。中心型肥胖前期率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5.0%和14.5%,13~17岁组均高于7~12岁组(16.7%vs.13.8%,Rao-Scott χ~2=11.93,P<0.01;16.6%vs.12.8%,Rao-Scott χ~2=20.54,P<0.01),各年龄段城市均高于农村(P<0.05)。东部地区中心型肥胖前期率低于中部地区(15.7%vs.16.6%,Rao-Scott χ~2=9.38,P<0.01),中心型肥胖率高于中部地区(16.9%vs.15.3%,Rao-Scott χ~2=14.08,P<0.01)。结论 2016—2017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率及其前期率在城乡、不同年龄、不同地区间均存在差异。
2025年03期 v.54 390-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骆明佳;庞学红;姜珊;徐韬;陈博文;王玉英;张倩;赵文华;杨振宇;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中国6~71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择,于2019—2021年抽取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个城市和农村调查点的25 791名6~71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和其家长(或看护人)基本情况,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测量儿童的身长(身高)和体重,采用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儿童血红蛋白。利用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和血红蛋白浓度评估儿童的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特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儿童双重营养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儿童中6~11月龄5127名,12~23月龄6592名,24~35月龄3605名,36~47月龄3492名,48~59月龄3559名,60~71月龄3416名。6~71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8%(n=210)。12~23月龄(OR=0.69, 95%CI 0.42~0.83)、24~35月龄(OR=0.33,95%CI 0.19~0.55)、36~47月龄(OR=0.14,95%CI 0.06~0.30,P<0.01)、48~59月龄(OR=0.26,95%CI 0.14~0.48)、60~71月龄(OR=0.46,95%CI 0.28~0.75)、父亲40~44岁(OR=0.40,95%CI 0.17~0.97)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58,95%CI 0.35~0.95)的儿童患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越小(P<0.05);巨大儿(OR=1.73,95%CI 1.13~2.66)、非独生子女(OR=1.58,95%CI 1.14~2.19)、中部地区(OR=1.64,95%CI 1.11~2.43)、农村(OR=1.45,95%CI 1.05~2.00)是导致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19—2021年中国6~71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贫血双重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儿童双重营养不良存在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并且与儿童月龄、父亲年龄与父亲文化程度成负相关关系,但与巨大儿、非独生子女和居住地区成正相关关系。
2025年03期 v.54 397-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念朝阳;李艳会;林玉婷;毛丽梅;
目的 探究孕期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孕妇血糖血脂及孕妇和新生儿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2月计划在广州市越秀区与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33名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孕妇年龄、孕前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饮食习惯与膳食摄入情况。于孕37~42周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血,追踪调查孕妇的分娩情况与新生儿出生胎龄及体重等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孕妇血清25(OH)D、空腹血糖、血脂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25(OH)D水平与孕妇血糖血脂及孕妇和新生儿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 孕妇年龄(27.3±4.2)岁,新生儿出生胎龄(39±1)周,出生体重(3229.7±375.3) g。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M(P25,P75)为47.05(35.10,59.60) nmol/L。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空腹血糖及血脂呈负相关(血糖r_s=-0.177,总胆固醇r_s=-0.152,甘油三酯r_s=-0.1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_s=-0.1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_s=-0.161,P<0.05)。控制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等潜在混杂变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空腹血糖、血脂仍呈负相关(血糖β=-0.008,总胆固醇β=-0.015,甘油三酯β=-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00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004,P<0.05)。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干扰素-γ呈负相关(r_s=-0.173,P<0.05),与孕妇白介素-6(r_s=0.225,P<0.05)及新生儿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r_s=0.140,P<0.05)。控制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等潜在混杂变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干扰素-γ仍呈负相关(β=-0.210,P<0.05)。结论 本研究中孕妇维生素D水平普遍存在不足或缺乏现象,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空腹血糖、血脂呈负相关,与孕妇免疫指标干扰素-γ水平呈负相关。
2025年03期 v.54 405-41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邢新新;段一凡;杨振宇;毕烨;刘长青;赵永丽;谷旭阳;段景涛;赵华;赖建强;
目的 探索母亲孕前肥胖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0月—2021年10月选择在武强县医院分娩的孕前肥胖孕妇,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共纳入206例孕妇,孕前肥胖组103例,孕前正常体重组103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调查孕妇的基本特征和新生儿出生信息。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在婴儿出生时、1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孕前肥胖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两组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新生儿的分娩孕周、产次、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前肥胖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孕前正常体重组(3541.89 g vs. 3296.60 g,P<0.01)。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母亲年龄、孕期增重、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后,孕前肥胖和婴儿月龄对婴儿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score, BAZ)、身长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length Z-score, 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 for age Z-score, WAZ)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母亲肥胖和婴儿月龄不影响婴儿年龄别身长Z评分(length for age Z-score, LAZ)的水平(P>0.05)。其中母亲肥胖组新生儿的BAZ、WLZ和WAZ均值分别比正常体重组的均值高0.434、0.422和0.316。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会增加后代在婴儿期的BAZ、WLZ和WAZ。
2025年03期 v.54 412-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梦瑶;卓勤;赵金鹏;韩超;赵夏雨;陈晨;石丽丽;宫照龙;李岩;
目的 探讨自由摄食条件下脂肪供能比为35%时不同脂肪酸构成的食用油对中老年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50只8~10月龄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喂AIN93M饲料)、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组(喂高油酸葵花籽油饲料)、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组(喂普通葵花籽油饲料)、动物性饱和脂肪酸(animal-based saturated fatty acid, ASFA)组(喂猪油饲料)和植物性饱和脂肪酸(vegetable-based saturated fatty acid, VSFA)组(喂椰子油饲料),连续喂养12周。实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和摄食量,第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实验结束,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检测大鼠体脂和腹部脂肪含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空腹血糖和血脂指标;取大鼠肾周脂肪、附睾脂肪称重,并分别计算与体重的比值;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个实验组大鼠总摄食量均降低,VSFA组大鼠能量摄入以及PUFA组和VSFA组大鼠能量利用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MUFA组的TG水平降低,PUFA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游离脂肪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ASFA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也有所下降,VSFA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P<0.05)。PUFA组和ASFA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MUFA组和VSFA组大鼠肾周脂肪和附睾周脂肪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ASFA组大鼠肾周脂肪高于对照组(P<0.05),MUFA组大鼠的腹部和全身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VSFA组肝脏中的脂质空泡显著多于对照组,而其他组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在自由摄食、脂肪供能比为35%的条件下,PUFA油脂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MUFA油脂会导致大鼠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增加,ASFA油脂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VSFA油脂加剧大鼠肝脏脂肪的积聚。
2025年03期 v.54 419-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岳维笑;陈笑云;王海燕;王睿;胡贻椿;冯杰;卢佳希;毛德倩;陈竞;田依水;李卫东;李敏;
目的 了解能量摄入相同时,不同来源的高蛋白喂养对健康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PF级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9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饲AIN-93M饲料,实验组分别喂饲不同供能比(15%、30%、40%和50%)的酪蛋白(C15、C30、C40和C50组)或大豆蛋白(S15、S30、S40和S50组)饲料,喂养12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称重,实验中、末期采血,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 GS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实验末期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 各组能量摄入相同,与对照组相比,S50组终末体重显著降低(P=0.03),实验中期(6周),C40、C50组大鼠FBG显著升高(P<0.01),C50组大鼠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C50、S50组FFA水平显著降低(P<0.05);实验末期(12周),S40、S50组FBG显著升高(P<0.05),各组GSP水平、OGTT结果、HDL-C、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能量摄入相同时,高蛋白喂养6周(供能比≥40%)摄入降低健康大鼠LDL-C、FFA和TG水平,大豆蛋白组TC、TG水平普遍低于酪蛋白组。高蛋白(供能比≥40%)摄入引起空腹血糖受损,其中高大豆蛋白摄入引起的血糖升高要晚于高酪蛋白。
2025年03期 v.54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志宣;宫照龙;陈晨;王晶波;王丽媛;秦文;卓勤;栾晶;杨倬;
目的 探讨5种烷基间苯二酚同系物(C17∶0、 C19∶0、C21∶0、 C23∶0和C25∶0)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H_2O_2诱导Caco-2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测定0~80μmol/L烷基间苯二酚预处理后Caco-2细胞的生存率确定最佳处理浓度。试剂盒法测定不同浓度(5、20和80μmol/L)烷基间苯二酚同系物预处理后Caco-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结果 5~80μmol/L烷基间苯二酚同系物对Caco-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600μmol/L H_2O_2作用4 h后,Caco-2细胞平均存活率为55.26%,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的GSH-Px、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5、20和80μmol/L 5种烷基间苯二酚同系物预处理后,细胞ROS水平和MDA含量较造模组有所下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80μmol/L组各同系物细胞内GSH-Px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各个烷基间苯二酚同系物均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水平保护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
2025年03期 v.54 434-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邢青斌;许娟;曹薇;琚腊红;王竹;杨振宇;赵文华;张倩;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纤维摄入现状。方法 利用2019—2021年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数据,对14个省28个农村及城市调查点的6116名儿童通过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记录食物摄入量,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膳食纤维摄入量。结果 6~17岁儿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中位数为7.30 g/d,能量标化后的摄入量为3.41 g/1000 kcal;城市儿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3.66 g/1000 kcal)高于农村(3.21 g/1000 kcal)(P<0.05)。仅有8.68%的6~17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达到推荐摄入量,其中9~11岁的城市男童达到推荐量的比例(16.46%)最高,而6~8岁的农村男童(5.41%)最低。结论 2019—2021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低年龄段的儿童。
2025年03期 v.54 439-44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艾静;杜玉萍;王崇霖;刘瑶;刘霁;吴非;谷铮;郑金美;孙丽翠;苏强;
目的 了解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的197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价,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197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营养风险得分≥3分患者有13例(6.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大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红蛋白水平及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史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OR=0.51,95%CI 0.38~0.70,P<0.01)。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患者年龄、病变大小、血红蛋白水平、BMI以及有无吸烟史、高血压史,是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BMI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
2025年03期 v.54 44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洪利;苏丹萍;孙鸿;李飞;张亦奇;兰茜;李鸣;张琚;高岩;周欢;曾果;
目的 构建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基层调研和专家讨论初步构建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以及研究小组讨论,最终形成指标体系。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95±0.06)和(0.96±0.06)。二级指标重要性平均得分范围分别为3.44~5.00和4.04~5.00,可行性平均得分范围分别为3.36~5.00和3.64~5.00。二级指标重要性、可行性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77(χ~2=338.26,P<0.05)和0.300(χ~2=292.50,P<0.05)、0.308(χ~2=359.21,P<0.05)和0.404(χ~2=377.84,P<0.05),最终形成5项一级指标及39项二级指标的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表明该指标体系较为可靠。
2025年03期 v.54 449-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晶;于江帆;段一凡;杨振宇;毕烨;张玉雯;刘长青;赵永丽;谷旭阳;高江华;段景涛;赖建强;郭浩岩;
目的 比较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与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在评估孕妇食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异同,评估其效度。方法 2017年6—9月在河北省武强县全县范围内共招募82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分别开展最近一周FFQ调查,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连续3天入户称重调查,计算并分别比较孕妇FFQ和其他两种方法获得的食物、能量和营养素日均摄入量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分别评估FFQ与其他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FFQ与24小时膳食回顾法评估大豆及其制品、水果类、乳类及其制品和坚果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种方法评估的水果类和乳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均呈正相关(r=0.34~0.56,P<0.01)。FFQ与称重法评估谷类、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蛋类、乳类及其制品及坚果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种方法评估的谷类、蔬菜类和坚果摄入量均呈正相关(r=0.53~0.58,P<0.05)。FFQ与24小时膳食回顾法评价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膳食纤维、总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钙、磷、钾、镁、铁及锌平均每日摄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呈正相关(r=0.41~0.58,P<0.05)。FFQ与称重法评价能量、脂肪、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钙、钾、钠及镁平均每日摄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两种方法所得摄入量均呈正相关(r=0.49~0.52,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24小时膳食回顾法(91.1%~94.9%)还是称重法(92.9%~100%),大部分调查对象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 FFQ能够较准确评价孕妇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
2025年03期 v.54 45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丹;董家华;刘静怡;陈钰;闫旭;张明雪;王姣;
目的 了解四城市居民空气污染环境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知信行)现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对北京市、湖北省宜昌市、辽宁省丹东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2431名成年居民进行空气污染环境健康知信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做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调查。结果 干预后四城市居民知信行得分为86.27±10.49,高于干预前的得分70.00±14.60(χ~2=61.48,P<0.01)。干预后,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分别为30.64±3.23、24.28±3.78和31.34±6.44。干预前、后,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4、37.84和49.94,P<0.01)。不同人群干预后知信行整体水平和3个维度水平均有提升,干预后差值,丹东市(24.27±12.95,P<0.01)>北京市(15.64±11.44,P<0.01)>拉萨市(15.23±12.53,P<0.01)>宜昌市(10.02±11.10,P<0.01);男性(16.72±13.41,P<0.01)>女性(15.97±12.80,P<0.01);60岁以上人群(20.20±12.86,P<0.01)>46~60岁人群(17.99±12.70,P<0.01)>18~45岁人群(12.86±12.53,P<0.01);初中学历人群(21.08±12.59,P<0.01)>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17.49±13.06,P<0.01)>中专/高中学历人群(16.06±12.38,P<0.01)>大专/本科学历人群(12.44±12.61,P<0.01)>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10.36±10.49,P<0.01)。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是提高社区居民空气污染环境健康知信行水平的有效手段。
2025年03期 v.54 465-470+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尹杰;王虎婷;韩沐珂;邵兵;赵云峰;张晶;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血清中有机氯农药的暴露水平和分布特点。方法 从2017年北京市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队列的基线样本中,随机抽取197名受试者的血清,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p,p′-滴滴滴、p,p′-滴滴伊、p,p′-滴滴涕、五氯苯、六氯苯、五氯苯酚、五氯硝基苯和狄氏剂共11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并分析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暴露水平与性别、地区、年龄和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样品中均能检出至少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浓度为0.003~50.700μg/L。除五氯硝基苯外,其余10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其中5种农药的检出率大于50%,分别为p,p′-滴滴伊、β-六六六、六氯苯、五氯苯酚和五氯苯,其中位数浓度分别为3.768、0.966、0.762、0.414和0.050μg/L。男性血清中β-六六六(Z=-4.32,P<0.01)和六氯苯(Z=-2.01,P=0.04)的浓度显著低于女性;市区居民血清中p,p′-滴滴伊(Z=-3.38,P<0.01)、β-六六六(Z=-3.04,P<0.01)、五氯苯酚(Z=-2.04,P=0.04)和五氯苯(Z=-2.16,P=0.03)的浓度显著高于郊区居民;体质指数与β-六六六的浓度显著正相关(r=0.21,P<0.01)。结论 2017年北京市居民血清中存在有机氯农药的广泛暴露,性别、地区和体质指数可能是影响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
2025年03期 v.54 47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肖;张建明;杜婧;张维春柏;马妍;杨奕;沈葹;
目的 了解孕早期孕妇的膳食模式特征并分析其与孕妇孕早期体重变化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出生队列研究的出生人口队列,分析2018年7月—2021年1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3540名孕妇的妊娠早期信息和食物频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孕妇孕早期体重变化的关系。采用三分位数分组法将孕周分为3个组,并针对每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低体重变化组914人(25.82%),中等体重变化组1442人(40.73%),高体重变化组1184人(33.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中及高体重变化的研究对象在孕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孕前体质指数、是否存在早孕反应及家庭近2年平均年收入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采用因子分析法共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蛋白质丰富型膳食模式、素食型膳食模式、豆类-坚果膳食模式和零食-乳类膳食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2.4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孕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孕前体质指数、早孕反应(呕吐、剧吐)、家庭近2年平均年收入后,蛋白质丰富型膳食模式T3组(OR=0.635,95%CI 0.427~0.946)与豆类-坚果膳食模式T2组(OR=0.675,95%CI 0.467~0.975)均与低体重变化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对孕周进行分层后,蛋白质丰富型膳食模式T3组(OR=0.472,95%CI 0.211~0.862)在孕11~13周孕妇中以及豆类-坚果膳食模式T2组(OR=0.542,95%CI 0.304~0.965)在孕9~11周孕妇中仍与低体重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蛋白质丰富型膳食模式和豆类-坚果膳食模式对孕妇孕早期体重的合理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2025年03期 v.54 478-487+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詹硕;刘轶群;韩枫;王建荣;朱铭钰;王琴;黄振武;
目的 评估丝氨酸补充和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 PHGDH)抑制剂NCT503对高硒环境下C2C12细胞糖代谢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C2C12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高硒对照组、丝氨酸干预组和NCT503干预组。处理48 h后,所有细胞均接受胰岛素刺激15 min。测量胰岛素刺激前后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 GPX1)、硒蛋白N(selenoprotein N, SELENON)、丝氨酸合成与代谢酶PHGDH、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hydroxy-methyltransferases 1, SHMT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 MS)以及信号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Ser 473磷酸化的Akt1激酶、Thr 308磷酸化的Akt1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高硒对照组相比,丝氨酸干预组或NCT503干预组C2C12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改善,表现为胰岛素刺激前后培养液中葡萄糖差值增大(P<0.05)。与高硒对照组相比,丝氨酸干预组C2C12细胞内丝氨酸合成酶(PHGDH)与代谢酶(SHMT1和MS)的表达均下调(P<0.05)。与高硒对照组相比,NCT503干预组C2C12细胞只有部分丝氨酸代谢酶(SHMT1和MS)表达下调(P<0.05)。结论 外源性丝氨酸和PHGDH抑制剂均可以缓解高硒诱导C2C12细胞内异常的糖代谢,但丝氨酸是人体天然成分且可以反馈抑制丝氨酸合成的关键酶PHGDH。
2025年03期 v.54 48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嘉雯;张艳;张霞;满青青;杨芳;李莹莹;朱铭钰;范博艺;唐国梁;向雪松;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对高胆固醇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84名高胆固醇患者(TC≥5.2 mmol/L)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不含海藻酸钠的特制面包,270 g/d)和海藻酸钠干预组(含6.88%海藻酸钠的特制面包,270 g/d),试验周期28 d。每周进行1次膳食调查,计算受试者能量摄入量。在第0天和第29天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清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结果 干预结束后,海藻酸钠干预组(n=38)与对照组(n=37)的体重、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海藻酸钠干预组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TC与基线T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01),在TC≥6.2 mmol/L者中,海藻酸钠干预组△TC和△LDL-C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海藻酸钠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TC和LDL-C水平,尤其对于TC≥6.2 mmol/L者效果更显著。
2025年03期 v.54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珺;蔡蓓蕾;徐维盛;高超;王国栋;张雪松;王竹;
目的 建立全麦粉中同时检测7种酚酸(阿魏酸、对香豆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芥子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麦粉样品加入10 mL 4%NaOH溶液、10 mL甲醇溶液和0.4 g的亚硫酸钠(抗氧化剂),采用超声条件进行高温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调整至pH 5并定容后,以Waters Atlantis T3(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在切换波长下对酚酸物质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7种酚酸物质在50 min内可以被检出并基线分离良好,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9 mg/100 g,方法定量限为0.03~0.29 mg/100 g,低、中、高三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7.6%~115.7%,精密度为2.1%~6.3%(n=6)。对22种市售全麦粉进行酚酸检测,阿魏酸含量最高(40.1 mg/100 g),其次是芥子酸(5.8 mg/100 g)。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精密度、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全麦粉中酚酸物质的含量测定。
2025年03期 v.54 500-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靳玉慎;邢杨;徐凯芯;牛宇敏;邵兵;
目的 建立基于QuEChER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猪肉中2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猪肉样品经乙腈-水(8∶2,V/V)提取,上清液经10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4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净化。采用Ascentis~(TM) Express F5(2.1 mm×150 mm, 2μm)色谱柱进行分离,UPL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27种PFASs在0.01~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4~0.044μg/kg,定量限为0.015~0.145μg/kg。选择2倍定量限加标水平进行日内以及日间精密度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72.4%~109.7%和78.6%~110.7%,日内精密度为1.2%~9.6%(n=6),日间精密度为1.0%~13.8%(n=5)。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2份北京市售猪肉样品,除全氟辛基磺酰胺外,其余26种PFASs化合物在猪肉中普遍存在和不同程度的累积。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可靠性,可以满足猪肉样品中27种PFASs的同时测定。
2025年03期 v.54 510-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昱辰;麦尔合巴·库尔班江;余汶卓;木海热姆·杰力力;迪娜·木合亚提;吕梅霞;韩加;
目的 了解调查居民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与瘦素、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资料来自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新疆和田县农村地区开展的膳食营养与肥胖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筛选了143名调查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膳食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指标检测。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居民膳食摄入水平,并计算膳食摄入甜菜碱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性别人群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与瘦素、抵抗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P25,P75)描述。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62名,女性81名,年龄为39.0(33.0,50.0)岁。调查对象膳食甜菜碱摄入主要来源于谷物(80.50%)和动物性食物(12.44%),摄入量为204.1(166.9,239.6)mg/d。男性和女性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为220.1(198.1,293.8)mg/d和180.2(150.6,222.3)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瘦素含量为8.2(8.1,12.5)μg/L,抵抗素含量为392.4(184.1,841.0)μg/L,其中,男性、女性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8.2(8.1,9.0)μg/L和9.8(8.2,18.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抵抗素含量分别为294.8(160.9,494.3)μg/L和682.9(233.5,865.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与血清瘦素(r=-0.369,95%CI-0.505~-0.211,P<0.01)和抵抗素(r=-0.235,95%CI-0.380~-0.073,P<0.01)含量呈负相关。按性别分层进一步分析后,女性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与瘦素(r=-0.370,95%CI-0.574~-0.138,P<0.01)和抵抗素(r=-0.232,95%CI-0.424~-0.031,P=0.04)含量仍呈负相关。结论 2018—2019年和田县农村成年居民膳食甜菜碱摄入量与瘦素和抵抗素水平相关,尤其在女性群体中表现较为明显。
2025年03期 v.54 505-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