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营养与健康随访

  • 中国代谢性疾病防控的整合路径与挑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研究(2021)

    于冬梅;赵丽云;张坚;

    <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负担。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2021)项目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通过追踪得到居民营养与健康的10年变化,有助于揭示代谢健康风险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干预潜力。本专栏发表的4篇研究论文,从研究设计、生物标志物创新到膳食干预机制,系统构建了代谢性疾病防控的科学框架。

    2025年04期 v.54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2021)研究方案

    蔡姝雅;丁钢强;赵丽云;张坚;朴玮;琚腊红;宋鹏坤;许晓丽;于冬梅;

    为了解中国居民长期的膳食结构、体格状况、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动态变化,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基线,根据东、中、西区域分层,选择东部江苏省和福建省、中部山西省、西部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每省(自治区、直辖市)2个随访点,共10个随访点开展随访。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随访调查对象的膳食摄入、体格状况、心理行为、身体活动、生活方式、营养相关疾病等状况,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肌肉和认知功能。项目经过科学的研究设计,依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采用标准化调查流程,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项目共纳入10 659名调查对象,调查得到的10年营养与健康的动态变化数据,为制定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2025年04期 v.54 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终止高血压膳食依从性与成人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系统性炎症的中介作用

    杨宇祥;蔡姝雅;Tamas Szili-Torok;张帅;朴玮;南晶;李福胜;赵丽云;于冬梅;

    目的 研究中国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人终止高血压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以及系统性炎症在此关联性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随访研究(2021)于2021年5月—2022年12月开展,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年)中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研究对象及后续新增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选取6963名成人,对其社会经济、膳食、体格及血生化指标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使用DASH评分评估研究对象对该膳食的依从性,并以五分位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Q1~Q5)。采用逐步引入协变量进行校正的方法,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DASH膳食与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并在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的2112名研究对象中,进一步分析系统性炎症对上述关联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 在6963名研究对象中,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为317.4μmol/L,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1.18%。在高DASH膳食依从性者中,18~44岁、女性、超重/肥胖、城市居民、较高文化程度、已婚、较高家庭收入、目前不吸烟、身体活动水平高、未患高尿酸血症的研究对象中占比较高(P<0.05)。经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目前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水平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后,Q5组血尿酸水平(Q5 vs.Q1,相对浓度=0.93,95%CI0.91~0.94,P_(趋势)<0.01)和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Q5 vs. Q1 OR=0.59,95%CI 0.48~0.73,P_(趋势)<0.01)均显著低于Q1组。中介分析结果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分别介导了DASH评分与血尿酸17.69%(95%CI 10.22%~25.15%,P_(中介)<0.01)的关联性以及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26.00%(95%CI7.50%~44.49%,P_(中介)<0.01)的关联性。结论 中国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人DASH膳食依从性与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且系统性炎症在上述关联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2025年04期 v.54 540-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

    蔡姝雅;杨宇祥;满青青;朴玮;南晶;李福胜;张坚;宋鹏坤;赵丽云;于冬梅;

    目的 探索中国成年人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研究(2021)数据,该研究于2021年5月—2022年12月开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基线,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监测点的基础上,采用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10个调查点,纳入基线血压正常的2516名研究对象。随访收集其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生活行为和血生化指标等数据。使用基线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计算TyG指数,并按四分位分组(Q1~Q4)。采用多重调整Logistic回归检验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并将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生活行为和油盐摄入等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评估TyG与高血压不同亚组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基线年龄为(52.31±12.14)岁,其中男性45.99%,女性54.01%。基线TyG指数为8.53±0.67,随访后高血压发病率57.95%,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正相关趋势(β=1.51,P<0.05)。TyG指数四分位分组(Q1~Q4)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与Q1组比,Q2、Q3和Q4组发病风险分别为1.28倍(95%CI 1.01~1.62,P<0.04)、1.39倍(95%CI 1.09~1.76,P=0.01)和2.11倍(95%CI 1.64~2.71,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提示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正向线性关系(总体检验P<0.01,非线性关联检验P=0.54)。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的正向关联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二手烟暴露、身体活动、高血压家族史、烹调盐、烹调油摄入量、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亚组中保持稳定(P<0.05)。结论 TyG指数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正相关趋势。

    2025年04期 v.54 549-556+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常空腹血糖人群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杨宇祥;苑弘弢;唐增煦;蔡姝雅;Tamas Szili-Torok;杨雅钦;朴玮;张帅;南晶;李福胜;赵丽云;于冬梅;

    目的 研究中国正常空腹血糖成人中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年)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随访研究(2021)数据选取2161名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且空腹血糖<6.1 mmol/L的中国成人,收集其社会经济、生活行为、体格及血生化指标数据,定义为正常空腹血糖人群,并使用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基线(2010—2012年)时TyG指数,并以四分位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Q1~Q4)。采用逐步引入协变量进行校正的方法,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并基于不同性别、年龄组和体质指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在2161名调查对象中,不同TyG指数分组在年龄组、体质指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构成比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基线时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目前吸烟、过量饮酒、休闲身体活动、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后,与TyG指数最低组(Q1)相比,TyG指数最高组(Q4)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高2.82倍(95%CI=1.65~4.84,P_(trend)=0.007),且TyG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2.22倍(95%CI=1.61~3.06,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4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指数的研究对象中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在60岁及以上、女性及体质指数<24人群中,二者关联性更强,但未观察到亚组因素与TyG指数的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正常空腹血糖成人中,TyG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2025年04期 v.54 557-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国食物成分监测

  • 原榨果汁中多酚和多元素的含量特征及营养分析

    李轶;卢岚;李谭瑶;李帮锐;李欣;鲁兵;伍碧珍;陈东洋;

    目的 对电商平台采购的11种原榨果汁中多酚和多元素进行含量测定,掌握其含量特征及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使用pH示差法、Folin-Ciocalteu试剂比色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汞法分别测得果汁中的总花色苷、总多酚和16种多元素的含量,用营养素密度(nutrient density, ND)和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ent quality, INQ)进行营养分析。结果 果汁中总花色苷含量为未检出~1664 mg/L,蓝靛果汁含量最高;总多酚含量为281~2948 mg/L,刺梨汁含量最高。常量元素以钾含量最高(288~1996 mg/L),微量元素以锰含量最高(0.2~17.7 mg/L)。果汁中总花色苷的ND为0~332.8%,钾、钙、钠、镁、铁、锌、铜和硒的ND偏低,均小于10%,锰、铬、钼的ND较高,分别为0.4%~39.3%、0.7%~35.3%和0~13.2%。果汁中总花色苷的INQ范围是0~167.63,除沙棘汁和刺梨汁外,其他品种果汁中总花色苷的INQ均大于1。果汁中钾、铁的INQ均小于6,钙和锌的INQ小于2,镁和铜的INQ均小于4,钠的INQ小于3,锰、铬和钼的INQ更高,分别是0.21~24.00、0.27~15.76和0~7.18。硒的INQ全部小于1。结论 原榨果汁(除沙棘汁、刺梨汁和加拿大蔓越莓汁外)可作为花色苷良好的来源。蓝莓汁、中国黑龙江蔓越莓汁、德国黑莓汁、红树莓汁、黑果枸杞汁、中国辽宁野樱莓汁和沙棘汁还可以为人体补充锰、铬和钼。但它们的钾、钠、钙、镁、铁、锌、铜和硒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

    2025年04期 v.54 566-572+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10种酚类化合物

    陈彦凤;翁华春;唐增煦;陆俊杰;王力强;徐维盛;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蔬菜中黄酮(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素)和酚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等10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蔬菜样品经均质化处理,乙醇水溶液(1∶1,V/V))于50℃超声提取1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并复溶,以Symmetry C_(18)(4.6 mm×250 mm, 5μm)分离,以甲醇-0.025 mmol/L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分离,采用外标法在280 nm波长下测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 10种酚类化合物可在40 min内达基线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6~0.034μg/g,定量限为0.020~0.100μg/g。酚类化合物在上海青、莴苣和黄瓜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57.7%~96.8%,加标回收率精密度<11.3%(n=6)。对25种常见蔬菜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在不同蔬菜中的组成、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芸薹类蔬菜中的10种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结论 该测定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蔬菜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025年04期 v.54 573-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苏省69种特色菜肴营养成分

    孟菊香;夏淼;汤健彬;熊苏婷;汤晶;王珥梅;黎俊宏;

    目的 对江苏省特色菜肴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别之间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于2021年和2023年从江苏省5个城市的典型餐馆采集69种当地特色菜肴,测定营养成分含量,以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铁、钾、镁和锌为推荐性营养素,以钠和脂肪为限制性营养素,利用富含营养素食物模型(NRF 10.2)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增加总碳水化合物、能量用于供能比分析。结果 依据营养成分数据,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中位数分别为:碳水化合物6.8%,脂肪50.2%,蛋白质33.7%。NRF 10.2指数中位数为48.9,大部分NRF 10.2值大于0,具有营养价值;根据分类对NRF 10.2指数中位数大小排序:水产类>混合类>畜类>禽类>小吃>主食。不同类别间NRF 10.2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01,P=0.01)。结论 江苏省特色菜肴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油炸/含油量高的小吃类食物及油脂丰富/腌制的肉类食物营养价值较低。

    2025年04期 v.54 582-58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安徽省市售巧克力及其制品中脂肪、脂肪酸和糖含量

    胡越;张兵;庄美慧;田双双;谢继安;

    目的 对市售30种巧克力及其制品中脂肪、脂肪酸和糖含量组成进行研究。方法 对巧克力及其制品中脂肪、脂肪酸和糖含量进行检测,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占比,通过计算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进行健康评价。结果 巧克力及其制品中脂肪含量为2.90~36.5 g/100 g,总脂肪酸为2.18~30.4 g/100 g,其中黑巧克力的脂肪含量和总脂肪酸含量最高。样品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含量为1.29~19.4 g/100 g,在总脂肪酸中占比最高(59.2%~75.3%),以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743~9.76 g/100 g,占比为21.4%~34.2%,仅次于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含量为0.727~9.63 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含量为0.130~1.48 g/100 g,占比为3.0%~6.0%,主要是亚油酸,含量为0.122~1.12 g/100 g。n-6PUFA/n-3PUFA比值为10,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为0.4,血栓形成指数为3.2。样品中主要糖类为蔗糖,含量为30.0~48.0 g/100 g,其次为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均未检出。结论 巧克力食品属于高脂肪、高糖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2025年04期 v.54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贵州省市售茶叶中主要营养成分及评价

    黄伊彦文;刘怡娅;贺林娟;吴胜男;龙泓江;刘文政;潘月华;

    目的 探讨贵州省市售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予以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在贵州省4个城市采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样品17种(未发酵茶12种,发酵茶5种),根据不同品种,将样品分为3个批次依次采样。依据国家标准采用直接干燥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一般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及灰分等指标的测定,将检测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并做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制茶工艺的17种茶叶一般营养成分及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酵茶与未发酵茶中胡萝卜素(9837.52μgRAE/100 g vs.3042.9μgRAE/100 g)与维生素C(206.95 mg/100 g vs.12.42 mg/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胡萝卜素Z=-2.85,维生素C Z=-2.21,P<0.05);发酵茶与未发酵茶中钠含量(42.65 mg/100 g vs.32.87 mg/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各元素间存在协同与拮抗作用,钠与磷(r=0.592,P<0.05)、锰与铁(r=0.673,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被检茶叶中营养品质最高的为开阳富硒茶(X_μ=0.5944)、遵义毛峰(X_μ=0.5872)、湄潭翠芽(X_μ=0.5844)、梵净山翠峰(X_μ=0.5506)。结论 贵州省市售茶叶中未发酵茶的营养价值多数高于发酵茶,绿茶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成分。

    2025年04期 v.54 59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调查研究

  • 2018年中国六省成年人炎症因子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

    吴宇;王志宏;王惠君;张继国;王柳森;李惟怡;陈黎黎;赵博雅;郝丽鑫;王子健;宋雨萌;洪溪;姜红如;张兵;丁钢强;

    目的 探索中国成年人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8年数据,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选取具有完整膳食数据、血生化和体格测量数据的6个省1960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使用水银血压计进行3次血压测量,收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使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 IL-1beta)、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9种炎症标志物水平。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9种炎症标志物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探索炎症因子与高血压患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960名研究对象中806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为41.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收入、城乡、教育、DASH膳食模式评分、体力活动、体质指数水平、吸烟、饮酒、是否患糖尿病后,自然对数转化后的hs-CRP(OR=1.50,95%CI 1.22~1.86),IL-18(OR=1.98,95%CI 1.48~2.65), TNF-alpha(OR=1.84,95%CI 1.21~2.81),IL-8(OR=1.23,95%CI 1.02~1.49)与高血压的患病呈正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结果显示,hs-CRP与结局呈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0.007,在ln(hs-CRP+1)小于0.56时,随着血清hs-CRP浓度上升,高血压患病可能性迅速上升,在0.56~1.302之间时风险趋于平稳,在1.302后又继续上升。lnIL-18、lnIL-8、lnTNF-alpha与结局呈近似线性关系。结论 中国人群血清hs-CRP、IL-18、IL-8、TNF-alpha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并且hs-CRP与高血压风险呈非线性关系,慢性低度炎症可能作为高血压预防潜在的可改变靶点。

    2025年04期 v.54 599-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08—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T2DM成年患者肥胖指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的关联

    王鹏皓;徐志峰;陆勤康;沈鹏;李钰琼;陈韬;叶雯;李冰琪;季林丹;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成年患者肥胖指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构建的队列人群,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宁波市鄞州区27 635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的成年T2DM患者,依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微血管并发症结局组和无微血管并发症结局组,收集入组患者基线期及随访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体格检查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并计算随访期各类肥胖指标的变异系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基线期及随访期各类肥胖指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BMI、WHtR、ABSI及BRI的变异系数对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 纳入对象累计随访153 717人年,随访期间新发微血管并发症者12 969人,发病密度为84.37例/1000人年。基线期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后,基线期WHtR(HR=1.027,95%CI 1.008~1.046)、ABSI(HR=1.035,95%CI 1.018~1.053)和BRI(HR=1.030,95%CI 1.011~1.049)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独立相关,而腰围(HR=1.010,95%CI 0.992~1.029)及BMI(HR=0.985,95%CI 0.967~1.002)则与之无关。随访期各肥胖指标变异系数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的增加独立相关,其中腰围(HR=1.063,95%CI 1.057~1.069)、WHtR(HR=1.060,95%CI 1.054~1.066)和ABSI(HR=1.062,95%CI 1.058~1.066)变异系数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最为密切。根据基线期BMI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体重正常以及超重者腰围(HR_(体重正常)=1.074,HR_(超重)=1.059,HR_(肥胖)=1.041,P<0.01)、WHtR(HR_(体重正常)=1.069,HR_(超重)=1.059,HR_(肥胖)=1.037,P<0.01)、ABSI(HR_(体重正常)=1.065,HR_(超重)=1.067,HR_(肥胖)=1.038,P<0.01)、BRI(HR_(体重正常)=1.023,HR_(超重)=1.020,HR_(肥胖)=1.011,P<0.01)变异系数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联强度均大于肥胖者。此外,根据性别、年龄(以60岁为界)对随访期各类肥胖指标的变异系数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WHtR男性(AUC=0.794)与女性(AUC=0.789)的预测效能接近,但>60岁人群(AUC=0.803)优于≤60岁人群(AUC=0.777);ABSI男性(AUC=0.752)高于女性(AUC=0.730),>60岁人群(AUC=0.761)优于≤60岁人群(AUC=0.725);BRI男性(AUC=0.796)与女性(AUC=0.791)相近,在>60岁人群中表现最佳(AUC=0.806)。相比之下,BMI的预测效能较低(男性AUC=0.744,女性AUC=0.714;≤60岁AUC=0.714,>60岁AUC=0.748)。结论 T2DM成年患者基线期腹型肥胖指标(WHtR、ABSI和BRI)以及随访期各类肥胖指标变异性的升高均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在BMI正常的T2DM人群中,腹型肥胖指标变异性的升高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呈正相关。T2DM患者腹型肥胖指标(WHtR、ABSI和BRI)的变异性对于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效能优于全身性肥胖指标(BMI),尤其是在男性患者和年龄>60岁的患者群体中。

    2025年04期 v.54 608-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辅食喂养核心信息的婴幼儿辅食仿真模型设计与评价

    孟娜;龚诗苗;黄艺文;吴琼;张延峰;

    目的 设计并评价涵盖辅食喂养核心信息的婴幼儿辅食仿真模型。方法依据国内外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南及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婴幼儿口腔发育特点和辅食物性,设计并制作婴幼儿辅食仿真模型。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具有婴幼儿喂养指导经验的350名儿童保健工作者,通过幻灯和视频讲解辅食模型的设计和使用,并展示真实辅食模型,然后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他们对辅食模型的评价。结果 在有用性、可接受性、互动性、使用意愿、总体评价等方面,约90%的调查对象认为好。在329名愿意使用辅食模型的调查对象中,近90%认为其能提升培训效果和喂养指导效率。约80%指出辅食模型能增强家长喂养信心与技能,提升指导互动性、趣味性,并直观展示辅食质地与种类。结论 基于辅食喂养核心信息设计和制作的婴幼儿辅食仿真模型得到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者良好的评价,可作为婴幼儿喂养指导与教学的高效辅助工具。

    2025年04期 v.54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1—2023年北京市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水平及毒力基因分布

    陆峥;崔霞;王迪;张诣;段佳丽;赵榕;

    目的 了解北京市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水平及毒力基因的携带和分布情况。方法 2021—2023年对北京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水平进行计数分析,应用PCR方法对80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10种毒力基因筛查,研究产生腹泻型和呕吐型毒素相关毒力基因的分布。结果 805件食品总体污染水平10~5.7×10~4 CFU/g,未检出>10~5 CFU/g的样品,80株蜡样芽胞杆菌共有37种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其中非溶血素基因携带率最高,达100%(80/80),溶血素BL基因携带率65%(52/80),有16株同时携带3个非溶血素基因和3个溶血素基因;ces基因携带率为15.0%。结论 2021—2023年北京市蜡样芽胞杆菌食品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普遍携带毒力基因。

    2025年04期 v.54 626-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2年兰州市方舱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姚国爱;慕北娜;黄治纲;冯亚莉;李盛;王金玉;

    目的 探究方舱医院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状况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对2022年11—12月兰州市方舱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332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254人(76.51%),26~45岁262人(78.92%),工龄11~19年138人(41.57%),针刺伤244人(73.49%),锐器伤274人(82.53%),睡眠障碍202人(60.84%),症状自评量表阳性167人(50.30%)。(2)医务人员睡眠质量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57,P<0.01),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276,P<0.01),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80,P<0.01);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86,P<0.01),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403,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0.406,P<0.01)。(3)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作用(效应值11.83%,95%CI 0.462~1.386);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值5.43%,95%CI 0.093~0.837);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2.66%,95%CI 0.080~0.353)。结论 2022年兰州市方舱医院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2025年04期 v.54 63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2023年兰州市三甲医院护士睡眠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郑艳妮;郭庆;王燕;李莲;赵蓉;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2023年11—12月对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的7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其生活质量、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偏相关确定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调查对象中以女性(95.5%)、汉族(98.2%)、本科(83.6%)、工龄6~19年(78.4%)、护师职称(52.9%)为主。(2)护士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呈负相关(r=-0.226,P<0.01),与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r=-0.118,P<0.01),与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r=-0.502,P<0.01);社会支持程度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r=0.311,P<0.01),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r=0.347,P<0.01);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r=0.382,P<0.01)。(3)护士的睡眠状况对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即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占比84.3%,95%CI-18.951~-13.099);社会支持程度在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即间接效应1显著(间接效应1占比9.84%,95%CI-4.261~-1.179);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弹性水平在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即间接效应2显著(间接效应2占比5.33%,95%CI-1.710~-0.682)。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弹性水平在护士的睡眠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2025年04期 v.54 638-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22年宣城和宿州初中生父母控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联性——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齐正昊;戚志远;韩文耕;韩慧;

    目的 探讨父母控制水平和同伴关系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2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安徽省宣城市和宿州市的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各抽取1所初中学校,共2564名初中生,使用父母控制水平量表、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儿童初中生同伴关系量表收集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父母控制、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生1281名,女生1283名,年龄11~17岁,平均(13.39±0.80)岁。男生父母控制得分高于女生(185.31±27.49 vs 178.21±25.13,P<0.01),男生同伴关系得分低于女生(47.13±10.84 vs 48.41±11.26,P<0.01)。农村学生父母控制得分低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学生(172.47±25.40 vs 183.03±24.63 vs 190.37±26.61,P<0.01);农村学生同伴关系得分高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学生(49.57±10.57 vs 48.33±10.84 vs 45.25±11.39,P<0.01);农村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学生(86.27±16.98 vs 91.64±17.26 vs 95.14±19.27,P<0.01)。不同性别中学生间父母控制和同伴关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城市、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地区学生在父母控制、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控制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5)。同伴关系在父母控制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遮掩效应(a×b与c′异号,|a×b|/c′=8.50%);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学生中,同伴关系在父母控制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间起遮掩效应(a×b与c′异号,|a×b|/c′=17.81%),在城市地区学生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Bootstrap 95%CI-0.0157~0.004)。结论 父母控制会正向影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良好的同伴关系会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关系在父母控制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随城乡区域不同而发生变化。

    2025年04期 v.54 646-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固体介质-液液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尿中9种烟草暴露标志物

    杨永杰;刘冠年;陆一夫;丁昌明;施小明;

    目的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尿中烟碱、可替宁、反式-3′-羟基可替宁、烟碱氮氧化物、可替宁氮氧化物、降烟碱、降可替宁、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9种烟草暴露标志物的固体介质液液萃取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尿液加入β-葡萄糖醛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1000 units/样品)37℃摇床避光过夜水解后,加入相应的氘代内标,转移至96孔固体介质液液萃取盘中提取,使用1.8 mL异丙醇-二氯甲烷混合溶液(5∶95,V/V)洗脱,氮气吹干,经纯水复溶后使用Gemini?3μm NX-C18 110A(2.0 mm×150 mm, 1.9μm)色谱柱,0.1%(V/V)氨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加热电喷雾离子源-平行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扫描测定。结果 9种烟草暴露标志物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在0.9984~0.9999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2~1.40 ng/mL,方法定量限为0.06~4.60 ng/mL,基质效应范围为85.9%~109%;在低、中、高不同浓度水平下,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3.5%~11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16.3%(n=6)。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简单通量高,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可同时满足非吸烟和吸烟人群尿液中9种烟草暴露标志物测定的要求。

    2025年04期 v.54 654-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物1调控小胶质细胞线粒体铜蓄积在铅致高糖小鼠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王泽明;张学彦;师凡;闫立成;王伟轩;张艳淑;

    目的 研究铅染毒致高糖小鼠的神经损伤变化及其相应的机制。方法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铅染毒组、高糖饲料组及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对照组、铅染毒组小鼠予基础饲料,高糖饲料组及铅染毒高糖饲料组予高糖饲料(50.26%碳水化合物、21.44%脂肪、17.45%蛋白质、4.21%矿物质和3.64%纤维)。对照组、高糖饲料组自由饮用纯水,铅染毒组和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自由饮用250 mg/L醋酸铅水,连续染毒12周。应用糖水偏好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变化。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铅染毒组、高糖环境组及铅染毒高糖环境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铅染毒组给予10μmol/L醋酸铅,高糖环境组给予40 mmol/L葡萄糖,铅染毒高糖环境组给予10μmol/L醋酸铅和40 mmol/L葡萄糖,染毒24 h;应用siRNA转染在BV-2细胞建立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物1(synthesis of cytochrome C oxidase1,SCO1)敲降细胞模型(siSCO1细胞),并给予10μmol/L醋酸铅和40 mmol/L葡萄糖染毒24 h。使用ICP-MS、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铜、铅含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皮质及BV-2细胞SCO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 Iba-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结果 糖水偏好结果显示,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率为31.00%,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高架十字结果显示,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27.20%)及停留时间的百分比(24.20%)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SOD含量为210.96 U/mg prot、CAT含量为108.94 U/mg prot,显著低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总铜含量为4.41μg/g,显著高于铅或高糖单独暴露组(P<0.05)。此外,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SCO1蛋白表达是对照组的1.86倍、铅染毒组的1.23倍、高糖饲料组的1.21倍(P<0.05)。铅染毒高糖饲料组小鼠脑皮质中Iba1、IL-1β及IL-6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铅染毒组和高糖饲料组(P<0.05)。敲降SCO1后,铅染毒高糖环境组BV-2细胞总铅平均荧光密度未见变化,但是BV-2细胞线粒体中铜含量为0.07 nmol/10~6细胞,低于未敲降SCO1的BV-2细胞(P<0.05)。此外,敲降SCO1可导致铅和高糖联合染毒的BV-2细胞线粒体中SOD、CAT含量上升,Iba1、IL-1β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高糖可加剧铅染毒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与SCO1增加导致小胶质细胞线粒体铜含量上升进而致小胶质细胞发生炎性活化有关。

    2025年04期 v.54 663-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SP27与 JAK2、STAT3凋亡因子在矽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贺燚;常馨;武涵涵;李雯丽;刘璐;郭文新;刘颖;朱丽艳;熊亚南;邓海静;

    目的 探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与已筛选出来的人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recombinant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究矽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获取患有肺纤维化的病人相关表达谱芯片(GSE110147),设定HSP27高表达并筛出与凋亡通路相关的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靶点图的构建,通过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对HSP27和JAK2、HSP27和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口咽-气管内插管一次性灌注二氧化硅(SiO_2)悬浊液的方法制备矽肺模型,将20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雄性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矽肺模型6周组(饲养6周)、矽肺模型8周组(饲养8周):口咽-气管内灌注50 mg/mL的SiO_2悬浊液1.0 mL/只;模型对照6周组(饲养6周)、模型对照8周组(饲养8周):口咽-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1.0 mL/只。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矽结节样本进行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进行HSP27与JAK2、STAT3凋亡蛋白之间的定量分析。结果 生信分析目的基因HSP27和STAT3、JAK2的相关系数r=-0.815,P<0.01,HSP27与STAT3相关系数r=-0.817,P<0.01,HSP27和JAK2、STAT3存在负相关关系。大鼠染尘后,矽肺模型6周、8周组大鼠肺脏矽结节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SP27和JAK2、STAT3在纤维化区域存在共表达,与模型对照6周和8周组相比,矽肺模型6周和8周组纤维化区域HSP27、JAK2和STAT3表达升高(P<0.05),随造模时间延长,矽肺模型8周组大鼠HSP27蛋白表达高于矽肺模型6周组(P<0.05),矽肺模型8周组大鼠JAK2蛋白的表达低于矽肺模型6周组(P=0.32),STAT3蛋白的表达低于矽肺模型6周组(P<0.05)。结论 在矽肺大鼠模型矽结节部位HSP27、JAK2和STAT3存在高表达,HSP27与JAK2、STAT3呈负相关关系。

    2025年04期 v.54 67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反油酸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质蓄积机制

    肖陈杨;宋爽;殷继永;贾小芳;王惠君;魏绍峰;刘爱东;

    目的 研究反油酸(elaidic acids, EA)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内脂质蓄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A(0~2.8 mmol/L)对体外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力影响,筛选后续实验处理浓度;通过油红O染色法及脂滴定量分析,观察EA对细胞内脂滴聚积影响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观察EA对细胞内脂质水平影响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ARγ、LXRα、ABCA1、ABCG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A诱导VSMCs内脂质蓄积进而促进泡沫化的机制。结果 随着EA浓度升高VSMCs活力下降(P<0.01),EA干预组细胞内的脂滴面积和数量及TC、T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EA显著下调PPARγ和LXRα的蛋白表达(P<0.05),并进一步抑制其下游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EA通过抑制PPARγ-LXRα-ABCA1/ABCG1信号通路,影响VSMCs脂质代谢,诱导细胞内脂质异常蓄积,促进VSMCs泡沫化。

    2025年04期 v.54 68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其他信息

  • 参考文献撰写要求

    <正>参考文献中,只列作者亲自阅读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如内部资料、待发表等)不得列入,应尽量精选。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著录项目包括: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版本(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2025年04期 v.54 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 //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假冒本编辑部发布的信息和活动均与本编辑部无关。特此声明。

    2025年04期 v.54 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调查报告

  •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体成分的相关性

    胡从春;李沙沙;陈滢洁;包怡萍;秦梅子;金梅;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4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住院的T2DM患者32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0例,平均年龄(50.96±12.52)岁,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2DM合并MS组(MS组)和无MS组(NMS组),收集2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并采用inbody27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MS组168例,NMS组152例,T2DM患者合并MS的患病率为52.5%。单因素分析显示,MS组男性、饮酒、高血压家族史人群所占比例,及体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骨骼肌量(skeletal muscle mass, SMM)、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 WHR)、四肢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of limbs, AS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肥胖度、腹围高于NMS组,MS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体成分得分、骨骼肌量/体重(%)低于NMS组。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病风险与男性、饮酒、高血压家族史、SBP、DBP、HB、TP、TG、体重、体脂肪、骨骼肌量、BMI、体脂百分比、WHR、内脏脂肪等级、ASMI和骨骼肌量/体重(%)正相关,与年龄、HDL-C和体成分得分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成分得分(OR=0.789,95%CI 0.635~0.979)、HDL-C(OR=0.005,95%CI 0.001~0.039)、腹围(OR=1.191,95%CI1.093~1.298)和TG(OR=2.472,95%CI1.506~4.057)是MS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尿酸、TG、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内脏脂肪型肥胖、性别是T2DM合并MS的独立影响因素。尿酸、TG、eGF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内脏脂肪型肥胖、合并高血压是T2DM合并MS的危险因素。HDL-C是T2DM患者合并MS的保护因素。

    2025年04期 v.54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豆奶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效应

    高久知;王鸥;黄建;丁钢强;

    豆奶作为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饮品,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豆奶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不同人群健康的效应进行综述。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等方面阐述了豆奶的基础营养价值,重点讨论了豆奶中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及大豆蛋白水解肽等活性因子在抑制炎症、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骨质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多项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豆奶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及预防特定癌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效应。此外,本文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分析了豆奶的潜在健康效应。

    2025年04期 v.54 692-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肠道定植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吴嘉怡;向雪松;

    发酵食品作为人类饮食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其内含的丰富微生物群落而备受关注。这些微生物不仅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还对宿主的消化和代谢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综合审视了发酵食品中食源性微生物在人体肠道中的定植潜力,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微生物定植的多种因素,以期为发酵食品的进一步开发与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54 699-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卫生研究》征稿征订启事

    <正>《卫生研究》(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72页/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2158/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020。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来源刊。被《化学文摘》(CA)、《文摘杂志》(AJ)及INDEX MEDICUS/MEDLINE(IM)收录。

    2025年04期 v.54 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