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宏;张兵;丁钢强;
<正>1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健康老龄化面临严峻挑战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约18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4亿,约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6%。同期,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9年底的77.3岁。
2021年01期 v.5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 ] - 欧阳一非;何梦洁;张丽敏;陈继怀;黄芳;程永兵;张兵;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为依托,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选取5571名有完整人口学信息、身体活动以及认知功能资料的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基础信息和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等数据。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方法评估认知功能,计算每周低强度(light physical activity, 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不同强度PA时间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患病风险,以及与MoCA总分的关系。结果 2018年中国四省5571名5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时间以中位数(P25,P75)表示,非MCI组每周LPA时间为7.0(0.0,16.3)小时,每周MVPA时间为7.3(0.0,14.0)小时;MCI组每周LPA时间为9.3(0.0,17.5)小时,每周MVPA时间为7.0(0.0,11.7)小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MVPA时间为0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周MVPA时间达到3.6~7.0小时的人群MCI患病风险相对危险度为0.63(95%CI 0.49~0.82,P<0.05)。与LPA时间为0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周LPA时间达到3.6~7.0小时人群MCI患病风险相对危险度为1.26(95%CI 0.94~1.6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每周MVPA时间为0小时的人群相比,随着MVPA时间增加,MoCA总分增加。与每周LPA时间为0小时的人群相比,每周LPA时间小于10.5小时的人群MoCA总分随着每周LPA时间增加而增加。每周LPA时间达到10.5~21.0小时的人群,MoCA总分随着每周LPA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MVPA时间的增加与MCI患病率下降和认知功能检查得分增加有关。LPA时间在适宜范围内,与MCI患病率下降和认知功能检查得分增加有关。
2021年01期 v.50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苏畅;胡丹标;王辛;陈萍;付中喜;张泽琛;王志宏;王惠君;张兵;
目的探讨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尿酸血症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以"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选取4272名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来评价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并检测空腹血清尿酸水平,计算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MoCA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血清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的55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8.6%和38.4%;血清尿酸正常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91.4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83.7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F=16.12,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03,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50.9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42.4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亦无相关性(r=0.064,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5岁及以上人群患有高尿酸血症不是其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4, 95%CI 0.87~1.25,P=0.630)。结论血清尿酸在正常值范围内,适当提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会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未发现高尿酸血症会增加55岁及以上人群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2021年01期 v.50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张晓帆;金东辉;鲍威;王雪楠;吴东海;唐丽;王惠君;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8月份抽取河北、浙江、陕西、湖南4个省32个县中5334名55岁及以上居民[男性2362人,女性2972人,年龄(67.43±7.48)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情况,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筛选是否患有MC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时长与MCI的关联性。结果 16.76%调查对象睡眠时长不到7.0 h,19.10%的睡眠时间在9.0 h及以上,36.24%的中老年人检出MCI。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静坐时间、抑郁、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情况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7.0~7.9 h者相比,睡眠时长为<6.0 h和8.0~8.9 h者患MCI的风险分别为1.417倍(95%CI 1.012~1.984)和1.191倍(95%CI 1.001~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睡眠时长<6 h患MCI的风险是前者的2.083倍(95%CI 1.145~3.789),女性睡眠时长≥9.0 h患MCI的风险是前者的1.741倍(95%CI 1.30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短或较长的睡眠时间是MCI独立相关的重要因素,男性睡眠不足和女性睡眠时间较长均能增加MCI的患病风险。
2021年01期 v.50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 ] - 黄秋敏;高悦;李解生;宋玉珠;黄闽燕;沈利明;王邵顺子;李惟怡;王志宏;
目的了解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的认知功能现状,分析人口经济学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共32个社区抽取5103名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294名,女性2809名;55~64岁1875名,65~74岁2197名,75~94岁1031名),使用搭载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电子平板录入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获得的基线数据。依据蒙特利尔认知测验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估结果判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及其亚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认知功能、MCI及其亚型的关系。结果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执行、视空间、语言、注意力和定向力认知域得分分别为(21.79±6.17)、(11.20±4.18)、(8.81±3.31)、(5.33±1.76)、(4.53±1.40)、(13.32±3.98)和(5.54±0.95),MCI、遗忘单域受损型MCI(amnestic MCI single domain,aMCI-SD)、非遗忘单域受损型MCI(nonamnestic MCI single domain,naMCI-SD)、遗忘多域受损型MCI(amnestic MCI multiple domains,aMCI-MD)和非遗忘多域受损型MCI(nonamnestic MCI multiple domains,naMCI-MD)检出率分别是35.86%、4.57%、3.64%、6.68%和3.94%。75岁及以上、农村地区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人群的总体认知功能和各认知域得分较低(P<0.05),其MCI及其亚型检出率较高。75岁及以上者发生MCI、naMCI-SD、aMCI-MD和naMCI-MD的可能性分别是55~64岁组的2.38 (95%CI 1.98~2.86)、 1.54 (95%CI 1.01~2.34)、2.30 (95%CI 1.65~3.20)和3.11 (95%CI 2.07~4.69)倍。农村发生MCI、naMCI-SD和aMCI-MD的可能性分别是城市的3.02 (95%CI 2.48~3.66)、4.30 (95%CI 2.69~6.88)和2.62 (95%CI 1.81~3.79)倍。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发生MCI及其亚型的可能性越低。结论 2018—2019年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的MCI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75岁及以上、农村地区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人群的总体认知功能和不同认知域状态较差,其发生MCI及其亚型的可能性更高。
2021年01期 v.50 21-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 ] - 黄绯绯;张继国;贾小芳;黄鑫;吴忠顶;石晓波;赵静珺;刘素念;丁钢强;
目的通过降秩回归法了解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及其与抑郁症状关联程度。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2019年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四省选取11 497名参加"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7.3±7.6)岁,其中男性占43.1%],收集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及用药情况等个人信息,利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膳食摄入信息,利用老年抑郁量表筛查是否具有抑郁症状,切点值为11。采用降秩回归法,分性别提取抑郁相关膳食模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程度。结果在男性中,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坚果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在女性中,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杂粮、水果、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该膳食模式评分最高的四分位组有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高于最低的四分位组(男性:OR=3.498, 95%CI 2.624~4.663,P<0.001;女性:OR=3.853,95%CI 3.002~4.944,P<0.001)。结论 2018—2019年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该膳食模式得分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
2021年01期 v.5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 ]
-
<正>《卫生研究》(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承办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72页/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2158/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020。
2021年01期 v.5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正>达能营养中心与《卫生研究》杂志编辑部合作在该杂志创办"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自《卫生研究》1999年第3期到2021年第1期,已有131期,共有393篇文章被选用。创办这一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在营养学研究领域里辛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营养科学信息的交流,从而为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膳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做贡献。
2021年01期 v.50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正>~~
2021年01期 v.5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
2021年01期 v.5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正>参考文献中,只列作者亲自阅读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如内部资料、待发表等)不得列入,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2021年01期 v.50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正>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到科室)、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
2021年01期 v.50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方蕾;房红芸;赵丽云;慕迪;郭齐雅;琚腊红;何丽;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2个监测点中18 16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有效膳食数据进行分析,膳食数据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及3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收集,利用2004年和2009年《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能量摄入量、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及供能比,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标准对能量和宏量营养素的摄入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能量的平均摄入量为1595.5 kcal,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08.7、47.9和63.6 g,其供能比分别为52.7%、12.1%和35.4%。城市老年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其供能比分别为202.3 g和51.4%,均低于农村老年人(213.6 g和53.7%,P<0.05);城市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及其供能比分别为50.8 g和12.9%,均高于农村(45.6 g和11.5%,P<0.001);城市老年人脂肪的摄入量及供能比分别为64.1 g和35.9%,农村分别为63.3 g和35.0%,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人尤其是农村高龄老人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平均摄入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94.4 kcal、182.4 g、40.1 g和56.4 g。按照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75.8%的老年人能量摄入不足,41.5%的老年人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76.6%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64.5%的老年人脂肪摄入过多。结论 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摄入不合理的现象严重,高龄老人尤其是农村高龄老人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最为严重。
2021年01期 v.50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5 ] - 毕烨;王杰;段一凡;姜珊;庞学红;武洁雯;张环美;王淑霞;杨振宇;赖建强;
目的了解中国2岁以下儿童母亲维生素B_(12)营养状况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2岁以下儿童母亲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个县(市/区)2岁以下儿童母亲。最终采集2岁以下儿童母亲血液样本10 331份,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情况,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其近1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血清样本(共1976份),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以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200 pg/mL判定为维生素B_(12)缺乏。2岁以下儿童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呈对数正态分布,将其对数变换后进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的因素。结果中国2岁以下儿童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中位数(P25,P75)为469.0(349.0,633.5)pg/mL,维生素B_(12)缺乏率为2.7%,边缘缺乏率为12.8%。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哺乳的2岁以下儿童母亲维生素B_(12)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48)。普通农村和中小城市2岁以下儿童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是贫困农村的1.07倍和1.13倍。未哺乳的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是哺乳母亲的1.08倍。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2岁以下儿童母亲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显著低于大专/职大和大学学历2岁以下儿童母亲,分别为具有大专/职大学历和大学学历2岁以下儿童母亲的88.3%和85.0%。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畜肉、鱼和水产品的摄入量呈正相关。结论 2013年中国2岁以下儿童母亲维生素B_(12)营养状况较好。学历、地区、是否哺乳以及膳食中畜肉、鱼和水产品摄入量可能会影响2岁以下儿童母亲维生素B_(12)营养状况。
2021年01期 v.5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白丹;庞欣欣;董洪利;蔡聪捷;兰茜;鲍妍宏;张亦奇;高岩;李飞;曾果;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妇孕早、中期红肉摄入现状,探讨孕早、中期红肉摄入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2—7月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次等基本信息。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别于纳入时、孕24~28周收集孕妇孕早、中期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计算平均每日肉类、红肉摄入量及其来源构成。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将红肉摄入量按三分位法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组,以低水平组为参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期红肉摄入与GDM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有效样本985例。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肉类总摄入量分别为70.7和102.9 g/d,红肉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0和74.6 g/d,红肉占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3.6%和72.5%。控制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及能量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红肉摄入高水平组(>86 g/d)较低水平组(<44 g/d)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99,95%CI 1.028~2.185);未观察到孕早期红肉摄入量对GDM发生风险有影响(OR=1.029,95%CI 0.716~1.481)。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孕中期红肉摄入较多,孕中期红肉摄入大于86 g/d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2021年01期 v.5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 ]
- 王淑霞;杨振宇;王杰;段一凡;姜珊;张环美;庞学红;毕烨;赖建强;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居民家庭饮用水主要来源、日常使用厕所类型,并探索其与0~5岁儿童生长迟缓之间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市/区)165个乡镇(街道)中0~5岁儿童32 861名。采用面对面询问看护人的方式收集儿童、母亲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日常使用的厕所类型等信息;使用标准化的身长板或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长(身高),并计算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eight(length) for age Z score, HAZ(LAZ)],将HAZ(LAZ)<-2定义为生长迟缓。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通过SURVEYFREQ计算安全饮用水和卫生厕所覆盖率、生长迟缓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SURVEYLOGISTIC探索家庭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日常使用的厕所类型与0~5岁儿童生长迟缓的关系。结果 32 861名儿童中男童占51.4%,0~岁组、1~岁组、2~岁组、3~岁组、4~岁组和5~岁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6.5%、16.4%、14.4%、15.2%、15.1%和12.4%。安全饮用水覆盖率为86.9%,其中净化处理过的自来水占49.4%,公共水管占15.9%,受保护的井水或泉水占15.6%。卫生厕所覆盖率为56.8%,其中,水冲式卫生厕所占52.1%,卫生旱厕占4.7%。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以安全饮用水和非安全饮用水为家庭饮用水主要来源的家庭中,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8.1%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以卫生厕所和非卫生厕所为日常家庭使用厕所类型的家庭中,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6.6%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城市/农村类别、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近2周内是否腹泻、膳食是否合理等因素后,未发现卫生状况与0~5岁儿童生长迟缓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2013年中国家庭饮用水源、日常使用厕所类型与0~5岁儿童生长迟缓之间的关联不显著。
2021年01期 v.5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王敏娟;尹丹阳;胡佳薇;田丽;袁文婷;乔海鸥;
目的对陕西省种植的11种小麦采用不同方式加工后进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同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小麦中的宏量营养素、水分、灰分、维生素等几项营养成分,采用营养质量指数法对小麦中的不同营养素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小麦的综合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小麦全麦粉中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特一粉和麦芯粉,灰分、脂肪、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麦粉的综合营养价值整体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晋麦54的综合营养价值最高。结论小麦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去皮会使小麦粉中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大量流失,全麦粉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
2021年01期 v.50 69-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 ] - 刘卿;周萍萍;杨大进;
目的了解中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5—2017年全国市售130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的总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进行检测并对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81.83%,平均值为1.21 mg/kg。其中茶油中3-氯丙醇酯平均含量最高(4.71 mg/kg),其次是花生油(1.36 mg/kg)和菜籽油(1.12 mg/kg),最低的是葵花籽油(0.54 mg/kg);2-氯丙醇酯检出率为82.84%,平均值为0.39 mg/kg。其中花生油中2-氯丙醇酯的平均含量为0.40 mg/kg,显著高于调和油(0.30 mg/kg)和大豆油(0.25 mg/kg),与菜籽油平均含量(0.66 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水甘油酯超标率为19.90%,平均值为0.68 mg/kg。调和油中缩水甘油酯中的平均含量(0.78 mg/kg)显著高于花生油(0.54 mg/kg),其余品种平均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食用植物油普遍存在氯丙醇酯的污染,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污染程度不同。
2021年01期 v.5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5 ] - 程妍;刘小云;夏智恒;李拥军;孙建云;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大气PM_(2.5)中的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15—2018年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两个监测点采集PM_(2.5)样品662份,检测其中铅(Pb)、砷(As)、汞(Hg)、镉(Cd)、铬(Cr)、锑(Sb)、锰(Mn)、镍(Ni)、硒(Se)和铍(Be)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浓度,并分析不同监测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和不同月份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中Pb含量中位数分别为45.30和37.20 ng/m~3(χ~2=4.80,P<0.05),Mn含量中位数分别为32.04和23.37 ng/m~3(χ~2=21.28,P<0.05),Be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5和0.07 ng/m~3(χ~2=11.57,P<0.05),其余7种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8年PM_(2.5)中10种元素含量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关区2018年较2015年下降了47.66%,西固区2018年较2015年下降了43.79%;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Pb、Mn、As,在城关区样品中2018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52.93%、47.00%和49.37%,在西固区样品中2018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46.87%、47.49%和41.98%,其余7种元素含量2018年较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季节间除Ni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两区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Sb、As、Pb、Mn、Cd、Ni、Se、Hg及Cr均以11月至次年2月浓度较高,Ni元素在城关区和西固区样品中又分别在7月和8月出现较高值;在西固区的样品中Hg又在6月出现较高值;Be在较少月份检出,其中以2月、10月和12月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结论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样品中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污染物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2021年01期 v.5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 ]
- 侯改霞;刘倩倩;习雪峰;刘海涛;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和/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肌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6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组)、糖尿病(EGCG)组(DG组)、糖尿病运动组(DE组)、糖尿病运动EGCG组(DEG组),每组8只,另增设同批次雄性SD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运动组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游泳时间为第1周15 min/d,时间以每周15 min递增延长,直到延长至90 min/d,每周运动5天,休息2天。EGCG给药组(100 mg/kg BW)大鼠每天灌胃,连续7天。游泳训练和/或EGCG干预共12周。干预实验结束48小时后,过夜禁食12 h后麻醉处死大鼠,取部分左心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多克隆抗体Ⅰ型胶原(Col I)、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表达,另取部分左心室采用碱水解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印迹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表达、RT-PCR检测Smad2和Smad7 mRNA基因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 D组大鼠血糖、心肌TGF-β_1、Smad2 mRNA表达和心肌Hyp含量、Col I、ColⅣ、F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Smad7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D组相比,DG组、DE组、DEG组大鼠血糖、心肌TGF-β_1、Smad2 mRNA表达和心肌Hyp含量、Col I、ColⅣ、F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DG组、DEG组大鼠心肌Smad7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与DG组比较,DEG组大鼠血糖、心肌Smad2 mRNA表达和心肌Hyp含量、Col I、ColⅣ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心肌Smad7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DE组比较,DEG组大鼠血糖、心肌TGF-β_1、Smad2 mRNA表达和心肌Hyp含量、Col I、ColⅣ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心肌Smad7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DEG组大鼠血糖、心肌Smad2 mRNA表达和心肌Hyp含量、Col I、ColⅣ、FN蛋白表达仍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12周的游泳训练和/或EGCG给药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蛋白的表达,且二者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2021年01期 v.5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王家妮;程如越;罗雅亭;周青青;蒋丰岭;沈曦;吴晓娜;何方;
目的探究高脂饲料诱导小鼠代谢综合征的效果,以及对肠道发育、肝脏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高脂饲料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高脂饲料组采用高脂饲料(脂肪供能比60%)饲喂,空白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脂肪供能比11%)饲喂,共计20周。每周测量小鼠体重,每月测量空腹血糖。实验末测定小鼠糖耐量,收集粪便,提取粪便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二代测序分析小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及肠道菌群组成。收集血清、脏器和内脏脂肪,测定小鼠肝脏、脾脏、胰腺脏器系数、脂体比及肠道长度,测定血清中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瘦素和脂联素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炎症状况,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浸润程度。结果长期高脂饲料干预后,C57BL/6J小鼠体重增加,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血脂水平、脂肪含量以及瘦素、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肝脏炎症状况及脂肪浸润程度增加,小鼠肠道长度降低(P<0.05);双歧杆菌属浓度降低(P<0.05),两歧双歧杆菌和角双歧杆菌浓度增加(P<0.05);肠道菌群ACE、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下降(P<0.05),门水平上高脂饲料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脱铁杆菌门增加(P<0.05),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减少(P<0.05),且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上升。结论高脂饲料可诱导C57BL/6J小鼠出现代谢综合征,并引起小鼠肠道发育受损、肝脏组织及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向肥胖型转变。
2021年01期 v.50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 ] - 詹硕;刘轶群;韩枫;王琴;黄振武;
目的观察硒代蛋氨酸对肝细胞L02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丝氨酸的协同作用。方法培养L02细胞,分为硒代蛋氨酸组和丝氨酸+硒代蛋氨酸组。硒代蛋氨酸剂量设为0.001、0.01、0.1、1和10μmol/L,丝氨酸和硒代蛋氨酸按照2∶1摩尔比混合。作用于L02细胞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硒蛋白P和裂解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裂解液中硒蛋白P和GPx1表达水平。结果硒代蛋氨酸浓度为0.1和1μmol/L时,硒蛋白P和GPx1表达分别达到拐点,硒代蛋氨酸浓度为10μmol/L时,GPx1和硒蛋白P表达下降。硒代蛋氨酸剂量为0.001~10μmol/L时,丝氨酸对细胞内GPx1和硒蛋白P表达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硒代蛋氨酸作用于人正常肝细胞L02时,硒蛋白合成出现拐点,且丝氨酸对硒代蛋氨酸在肝细胞L02内表达GPx1和硒蛋白P具有协同作用。
2021年01期 v.5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蒋友胜;艾春艳;刘源;彭金铃;林晓仕;周健;刘思;张建清;
目的建立人体血清二■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D/Fs)化合物测定方法,为开展二■英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检测技术手段。方法基于国际二■英的测定方法—同位素稀释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血清样品经C18柱固相萃取、酸性硅胶柱和活性炭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用DB-5MS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高分辨质谱检测分析。结果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35~3.26 pg/g脂肪计,采用血清国际标准参考物质(SRM 1958)进行方法验证,与SRM 1958给出的参考质量分数值范围对比,17个PCDD/Fs单体浓度测定值均在参考质量分数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9%(n=3)。该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实际人体血清分析,同位素标记的17个二■英单体回收率为61%~13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方法性能稳定,满足人体血清二■英检测方法的要求。
2021年01期 v.50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李岩;王竹;毛宏梅;王晶波;公维一;陈晨;石丽丽;孙静;霍军生;
目的比较微生物改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的结果,寻找两者之间规律。方法应用微生物改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258例人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检验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885)。Bland-Altman法结果显示94.5%数值位于一致性界限内,Kappa检验的Kappa值为0.665,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方法一致性一般,微生物改良法检测结果整体高于电化学发光法。结论微生物改良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血清叶酸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一般,用电化学发光法评价人群叶酸的营养状况可能导致叶酸缺乏人数偏高。
2021年01期 v.50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方力;吴凡;邱凤梅;余新威;朱严华;
目的建立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4种贝类基质中软骨藻酸的方法。方法 0.1 g样品用25%甲醇水溶液提取后,用50 mg HLB和5 mg GCB吸附剂吸附净化,过0.22μm PTFE滤膜,C_(18)柱分离(100 mm×2.1 mm,1.9μm),电喷雾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1.0~50.0 ng/mL浓度范围内,软骨藻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4;以3倍基线噪声所对应的浓度为检出限,方法检出限为5μg/kg;在20、50和100μg/kg的加标水平时,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回收率分别为91.6%~109.2%和90.9%~109.3%,日内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8.2%。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成本低、易操作,能满足贝类食品中软骨藻酸的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或日常监测要求。
2021年01期 v.50 116-12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朱峰;吴晓松;李放;王嵬;吉文亮;刘华良;徐燕;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消毒产品中8类13种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或乙腈提取后,经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分离,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结果 13种选定的抗生素在4~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检出限为2~25μg/kg。在3种不同剂型的消毒产品中,低、中、高3个浓度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1.2%~13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3%,满足消毒产品中抗生素违法添加的检测要求。运用建立的方法,在一份膏霜剂型的消毒产品中检测出氧氟沙星,含量为21.1 mg/kg,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相关物质。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覆盖的抗生素种类多。
2021年01期 v.50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 ]
- 毛丽娜;崔佳佳;张配配;孙永叶;孙健平;
目的探讨正常体重中老年人群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12月在青岛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其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病史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最终纳入45岁及以上人群共2800人。检测血糖、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SF。按照SF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F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SF浓度增高,两组的中位数分别为59.50μg/L、 89.04μg/L(U=228429.50,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SF第四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OR=1.95(95%CI 1.07~3.54)。在性别和年龄的分层分析中,男性和45~60岁中年人群SF浓度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群中,SF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关系。
2021年01期 v.5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潘香香;吕金昌;陈东宛;张海玲;王鑫;王焕新;任向楠;
目的了解北京市初中生零食和饮料的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5所中学,对5所中学所有初中生的零食和饮料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有零食和饮料消费行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8.14%和98.23%。父亲文化程度与对零食的态度影响着学生零食和饮料消费行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与不喜欢零食的学生相比,喜欢或者感觉一般的学生的零食消费行为的OR值分别为73.17(17.24~310.53)和39.27(15.96~96.60)。男生在蔬菜水果、糕点、冰淇淋、甜食、膨化食品、奶制品和果汁上的选择比例均较女生少,但选择功能性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比例比女生多(P<0.01)。初中学生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因素为口味(75.7%)和营养(52.95%)。结论北京市初中生的零食消费行为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和寄宿与否对初中生的零食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2021年01期 v.50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 ] - 雷佩玉;郑晶利;孙晔;王林江;
目的了解陕西省疾控机构实验室水质检测能力,提高基层疾控中心水质检测质量。方法全省所有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参与水质检测质控考核,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水质总硬度、六价铬、硝酸盐(以N计)、硫酸盐、铜、氟化物、铅和氯化物等8项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结果。结果考核满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硫酸盐(98.29%)、硝酸盐(以N计)(93.16%)、铜(93.16%)、氟化物(81.74%)、氯化物(81.51%)、六价铬(79.49%)、总硬度(76.92%)和铅(74.79%);不同指标考核结果在县(区)级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相比,陕北地区水质六价铬考核满意率较低(P<0.05);水质铅不同检测方法考核结果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全省基层疾控机构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水平。
2021年01期 v.50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黄建洪;张琴;王晋昆;崔祥芬;
当前我国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正威胁着公众健康,饮水摄入是公众暴露于水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重要途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指导科学决策和差别化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其中暴露参数对于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从饮水量这一饮水暴露参数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区域化研究的局限性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我国饮水暴露参数区域化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50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0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 ] - 刘梅;王海燕;李红;
钒是一种过渡金属,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长期过量接触会对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造成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本文从钒神经毒性的线粒体损伤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递质途径等机制及利用抗氧化类、多巴胺类及其他化合物降低钒神经毒性作用来进行综述,为钒神经系统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50 154-15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
营养素补充剂作为补充膳食营养或者特殊营养物质的重要手段,在防治营养缺乏病、促进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居民营养素补充剂使用不断增加,同时也存在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本文针对中国居民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状况进行综述,分析不同人群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探索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的影响要素及合理性,为指导中国居民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提供依据。综述发现,中国居民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有增加的趋势,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存在过量的风险,多数人群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并未得到专业的指导,使用的合理性缺乏科学评价,特殊职业或环境下的人群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状况研究较少,亟需增加针对性的研究。建议中国居民合理膳食以获取充足的营养,在特殊状况下使用营养素补充剂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
2021年01期 v.50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李燕婕;苑林宏;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AD的早期预防成为降低AD患病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近期研究表明,AD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表现为脂类代谢异常。B类清道夫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1)作为参与体内脂类代谢的重要分子,其表达及功能与体内脂类的生物代谢密切相关,这也提示CD36和SR-B1的表达及功能异常可能通过影响体内脂类的水平而参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过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D36和SR-B1与脂类代谢及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2021年01期 v.50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王纯;张若鸿;杨洋;郭云昌;
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可以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效率远高于传统检测手段。其中基于生物活性元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检测灵敏度更高,并且生物活性材料具有选择性广、活性强,可与换能器相互联系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着重介绍了3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细菌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2021年01期 v.50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下载本期数据